大跨度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计算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斜拉桥的概况 | 第10-13页 |
1.1.1 斜拉桥的结构特点 | 第10页 |
1.1.2 斜拉桥的发展概述 | 第10-13页 |
1.2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概况 | 第13-14页 |
1.2.1 独塔斜拉桥的特点 | 第13-14页 |
1.2.2 混合梁斜拉桥的特点 | 第14页 |
1.3 本文的工程背景 | 第14-19页 |
1.3.1 主桥概况 | 第14-16页 |
1.3.2 全桥施工流程 | 第16-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 | 第21-32页 |
2.1 合理成桥状态确定的原则 | 第21页 |
2.2 合理成桥索力的确定方法 | 第21-22页 |
2.3 本桥合理成桥状态 | 第22-31页 |
2.3.1 整体模型 | 第22-23页 |
2.3.2 本桥理想成桥索力的确定 | 第23-25页 |
2.3.3 成桥状态下结构内力与变形 | 第25-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主跨钢箱梁顶推施工 | 第32-44页 |
3.1 钢箱梁顶推施工概况 | 第32-34页 |
3.1.1 钢箱梁顶推施工方案简述 | 第32页 |
3.1.2 钢箱梁顶推施工流程 | 第32-34页 |
3.2 钢箱梁线形控制 | 第34-36页 |
3.2.1 钢箱梁线形曲线 | 第34-35页 |
3.2.2 钢箱梁线形控制方法 | 第35-36页 |
3.3 临时墩支垫调整 | 第36-37页 |
3.4 顶推施工计算分析 | 第37-43页 |
3.4.1 临时墩支反力 | 第39-41页 |
3.4.2 前导梁的位移 | 第41页 |
3.4.3 钢箱梁及导梁的应力 | 第41-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 | 第44-62页 |
4.1 确定合理施工状态的原则 | 第44页 |
4.2 确定合理施工状态的方法 | 第44-47页 |
4.2.1 倒拆法 | 第44-45页 |
4.2.2 无应力状态法 | 第45页 |
4.2.3 正装-倒拆迭代法 | 第45-46页 |
4.2.4 正装迭代法 | 第46-47页 |
4.3 本桥合理施工状态的确定方法 | 第47页 |
4.3.1 合理施工索力的确定方法 | 第47页 |
4.3.2 制作预拱度的确定方法 | 第47页 |
4.4 本桥合理施工状态的确定 | 第47-52页 |
4.4.1 施工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4.4.2 施工阶段划分 | 第48-49页 |
4.4.3 初张力的确定 | 第49-50页 |
4.4.4 预拱度的确定 | 第50-52页 |
4.5 全桥施工过程分析 | 第52-61页 |
4.5.1 应力分析 | 第52-55页 |
4.5.2 位移分析 | 第55-56页 |
4.5.3 斜拉索索力 | 第56-57页 |
4.5.4 成桥状态比较 | 第57-6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2-74页 |
5.1 梁段自重误差分析 | 第62-65页 |
5.2 结构刚度误差分析 | 第65-70页 |
5.2.1 主梁刚度误差分析 | 第65-68页 |
5.2.2 主塔刚度误差分析 | 第68-69页 |
5.2.3 拉索刚度误差分析 | 第69-70页 |
5.3 斜拉索索力偏差分析 | 第70-72页 |
5.4 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分析 | 第72-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