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1 肿瘤及其生物学特征 | 第12-13页 |
1.1.1 肿瘤及特征 | 第12页 |
1.1.2 黑色素瘤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1.1.3 Lewis肺癌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1.2 肿瘤治疗方案 | 第13-16页 |
1.2.1 概述 | 第13页 |
1.2.2 肿瘤治疗方案 | 第13-14页 |
1.2.3 免疫疗法 | 第14-16页 |
1.3 肿瘤微环境定义和特征 | 第16-17页 |
1.4 改善微环境的肿瘤免疫疗法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 针对微环境特征的药物疗效 | 第18-26页 |
1.5.1 丹参酮Ⅰ与肿瘤治疗 | 第18-20页 |
1.5.2 阿司匹林与肿瘤治疗 | 第20-23页 |
1.5.3 二甲双胍与肿瘤治疗 | 第23-26页 |
1.6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2章 改善微环境在小鼠肿瘤模型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 第28-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8-30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2.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28-29页 |
2.1.3 常用试剂和配制 | 第29页 |
2.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30-31页 |
2.2.2 药物配置 | 第31页 |
2.2.3 动物实验建模 | 第31-32页 |
2.2.4 动物分组和用药 | 第32页 |
2.2.5 小鼠体重和肿瘤大小测量 | 第32页 |
2.2.6 用药安全性评价 | 第32-33页 |
2.2.7 淋巴细胞检测 | 第33页 |
2.2.8 药物治疗对肿瘤肺转移改善研究 | 第33-34页 |
2.2.9 ELISA检测肿瘤微环境炎症因子 | 第34-35页 |
2.2.10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5-45页 |
2.3.1 用药具有安全性 | 第35-36页 |
2.3.2 黑色素瘤动物模型治疗效果 | 第36-42页 |
2.3.3 肺癌动物模型治疗效果 | 第42-45页 |
2.4 讨论 | 第45-47页 |
2.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细胞水平分析两种肿瘤模型治疗效果不同的原因 | 第48-6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8-50页 |
3.1.1 细胞系 | 第48页 |
3.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 第48-49页 |
3.1.3 常用试剂和配制 | 第49页 |
3.1.4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9-5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3.2.1 药物配置 | 第50页 |
3.2.2 分组 | 第50页 |
3.2.3 细胞培养 | 第50页 |
3.2.4 细胞增殖实验 | 第50-51页 |
3.2.5 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含量检测 | 第51页 |
3.2.6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1-57页 |
3.3.1 不同浓度药物单独对B16F10细胞增殖影响 | 第51-53页 |
3.3.2 不同浓度药物单独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影响 | 第53-55页 |
3.3.3 药物联用对细胞增殖影响 | 第55-56页 |
3.3.4 动物水平治疗效果与细胞表达IL-6水平有关 | 第56-57页 |
3.4 讨论 | 第57-58页 |
3.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4.1 结论 | 第60-61页 |
4.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