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

内容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1-13页
    一、 本文选题的来源第11页
    二、 本文研究的目的第11-13页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问题概述第13-17页
    一、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立法现状第13-14页
    二、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司法认定问题第14-17页
        (一) 主体种类过于单一第14-15页
        (二) 主体范围难以界定第15页
        (三) 主体设定不符合现代刑法的宗旨第15-17页
第二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问题的主要争议第17-35页
    一、 对“近亲属”范围的确定第17-20页
        (一) 关于“近亲属”范围的争议第17-18页
        (二) 对“近亲属”范围的明确第18-20页
    二、 对“关系密切的人”含义的理解第20-25页
        (一) “关系密切的人”与“特定关系人”的辨析第20-22页
        (二) 对“关系密切的人”的界定第22-25页
    三、 对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第25-31页
        (一) 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界定第25-28页
        (二) 对“离职”的理解第28-29页
        (三) 对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明确第29-31页
    四、 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成为本罪的主体第31-35页
        (一) 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本罪主体的不同观点第31-32页
        (二) 国家工作人员构成本罪的相关区分第32-35页
第三章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立法完善第35-38页
    一、 国外相关立法启示第35-36页
    二、 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立法完善第36-38页
        (一) 对“近亲属”进行立法明确第36页
        (二) 对“关系密切的人”进行立法明确第36页
        (三) 明确“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第36-37页
        (四) 增加行贿人作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第37-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贿罪立法研究
下一篇:商品房预购人权利的法律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