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唐律受贿犯罪立法考察 | 第8-12页 |
一、唐律受贿犯罪的主体 | 第8页 |
二、具体的受贿犯罪罪名与罪刑 | 第8-10页 |
(一) 受财枉法与不枉法 | 第9页 |
(二) 受所监临财物 | 第9-10页 |
(三) 坐赃 | 第10页 |
三、唐律关于受贿犯罪规定的立法特点 | 第10-12页 |
(一) 立法周详、严密 | 第10页 |
(二) 刑罚设置用刑有度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日本受贿罪立法考察 | 第12-16页 |
一、受贿罪主体的规定 | 第12页 |
二、受贿罪客体的规定 | 第12页 |
三、日本受贿罪客观方面的规定 | 第12-14页 |
(一) 对职务关联性的规定 | 第13页 |
(二) 对职务行为范围的规定 | 第13页 |
(三) 对贿赂目的物的规定 | 第13-14页 |
四、受贿罪罪名与罪刑方面的规定 | 第14-16页 |
(一) 受贿罪罪名的规定 | 第14-15页 |
(二) 受贿罪罪名的设定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我国当代受贿罪立法概况 | 第16-25页 |
一、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规定 | 第16-19页 |
(一) 国家工作人员 | 第16-17页 |
(二) 准国家工作人员 | 第17页 |
(三) 两类特殊主体 | 第17-19页 |
二、受贿罪犯罪客体的规定 | 第19-20页 |
(一) 国家机关正常管理秩序不宜作为受贿罪的客体 | 第19页 |
(二) 公私财产所有权不宜作为受贿罪的客体 | 第19-20页 |
(三) 受贿罪的客体应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 第20页 |
三、受贿罪客观要件的规定 | 第20-23页 |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第20-21页 |
(二) 为他人谋取利益 | 第21-22页 |
(三) 收受和索取 | 第22页 |
(四) 贿赂范围 | 第22-23页 |
四、罪名与罪刑阶段的设定 | 第23-25页 |
(一) 罪名体系 | 第23页 |
(二) 罪刑设置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受贿罪的立法完善 | 第25-30页 |
一、受贿罪主体的完善 | 第25-26页 |
二、受贿罪客观方面的完善 | 第26-28页 |
(一) 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要件 | 第26-27页 |
(二) 扩大贿赂目的物的外延 | 第27-28页 |
三、罪名与罪刑规定的完善 | 第28-30页 |
(一) 罪名完善 | 第28-29页 |
(二) 罪刑完善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