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1.2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结论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的结论 | 第14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有关猜想的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2.1.1 猜想的定义及内涵 | 第15-16页 |
2.1.2 猜想的特征 | 第16-17页 |
2.1.3 有关猜想的分类 | 第17-18页 |
2.2 命题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8-21页 |
2.2.1 数学命题和数学命题教学的界定 | 第18-19页 |
2.2.2 数学命题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2.3 猜想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研究 | 第21-23页 |
2.3.1 猜想应用于教学的分类 | 第21页 |
2.3.2 猜想与命题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3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理论分析 | 第23-37页 |
3.1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3.1.1 发现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3.1.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3.1.3 波利亚的教育理论 | 第25-26页 |
3.2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文本分析 | 第26-37页 |
3.2.1 小学数学教材中命题内容的分析研究 | 第26-28页 |
3.2.2 初中数学教材中命题内容的分析研究 | 第28-31页 |
3.2.3 高中数学教材中命题内容的分析研究 | 第31-37页 |
4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 第37-50页 |
4.1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原则 | 第37-41页 |
4.1.1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方式符合接受性原则 | 第37-38页 |
4.1.2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情境突出问题性原则 | 第38-39页 |
4.1.3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过程遵循再创造原则 | 第39-40页 |
4.1.4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价值体现有效性原则 | 第40-41页 |
4.2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途径 | 第41-50页 |
4.2.1 由归纳产生猜想 | 第41-42页 |
4.2.2 由直观产生猜想 | 第42-46页 |
4.2.3 由类比产生猜想 | 第46-50页 |
5 猜想应用于命题教学的教学案例 | 第50-62页 |
5.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教学设计 | 第50-53页 |
5.2 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教学设计 | 第53-57页 |
5.3 正弦定理的教学设计 | 第57-6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