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虚拟水贸易分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虚拟水理论简介 | 第11页 |
1.1.2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1.3.1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2.1 虚拟水理论的提出 | 第16-18页 |
2.2 虚拟水理论的发展 | 第18-19页 |
2.3 虚拟水定量研究成果 | 第19-20页 |
2.4 虚拟水战略 | 第20-23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3.1 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 | 第23-25页 |
3.1.1 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 | 第23-24页 |
3.1.2 地区间水资源投入产出表 | 第24-25页 |
3.2 投入产出表延长方法 | 第25-27页 |
3.3 虚拟水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3.3.1 地区间虚拟水贸易模型 | 第27页 |
3.3.2 区域内虚拟水贸易量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京津冀虚拟水贸易现状分析 | 第29-36页 |
4.1 京津冀各产业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 | 第29-30页 |
4.2 京津冀地区间用水乘数及虚拟水贸易量 | 第30-32页 |
4.3 京津冀虚拟水贸易空间格局 | 第32-34页 |
4.4 京津冀各经济部门虚拟水贸易实证和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京津冀未来需水量预测 | 第36-48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5.1.1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6-37页 |
5.1.2 BP神经网络 | 第37-3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5.2.1 确定需水量主要影响因子 | 第38-45页 |
5.2.2 神经网络预测结果 | 第45-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京津冀虚拟水战略初探 | 第48-53页 |
6.1 优化产业结构 | 第48-50页 |
6.2 扩大水资源供给 | 第50-51页 |
6.3 节水技术共享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