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道路智能感知下汽车主动悬架车身水平控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9-11页
    1.3 图像的立体匹配方法第11页
    1.4 主动悬架控制方法第11-13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2 车载双目视觉系统的构建与标定第14-28页
    2.1 立体视觉系统概述第14-16页
        2.1.1 基本原理第14-15页
        2.1.2 双目立体视觉研究方法第15-16页
    2.2 车载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搭建第16-19页
        2.2.1 系统硬件组成第16-17页
        2.2.2 系统参数配置第17-19页
    2.3 相机成像的几何模型与参数标定第19-27页
        2.3.1 视觉系统的坐标系与转换第19-22页
        2.3.2 双目视觉系统的Matlab标定第22-26页
        2.3.3 标定结果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汽车行驶前方路面立体匹配第28-35页
    3.1 立体匹配基本理论第28-29页
    3.2 基于全局误差能量最小化的立体匹配算法第29-34页
        3.2.1 构建误差能量矩阵第29-30页
        3.2.2 误差能量矩阵的均值滤波第30-31页
        3.2.3 构建视差图第31-32页
        3.2.4 消除不可靠视差第32-33页
        3.2.5 道路图像三维信息的获取第33-34页
    3.3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车辆悬架系统模型与路面模型的构建第35-48页
    4.1 悬架系统概述第35-37页
        4.1.1 悬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35-36页
        4.1.2 悬架的分类第36-37页
    4.2 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第37页
    4.3 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第37-41页
        4.3.1 主动悬架二自由度1/4车辆模型第38-39页
        4.3.2 主动悬架七自由度整车模型第39-41页
    4.4 路面垂直轮廓建模第41-47页
        4.4.1 最小二乘法第41-43页
        4.4.2 实测路面垂直轮廓的拟合第43页
        4.4.3 随机输入路面垂直轮廓的构建第43-46页
        4.4.4 仿真实验路面模型的建立第46-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及仿真分析第48-70页
    5.1 主动悬架PID控制器第48-51页
        5.1.1 PID控制的基本原理第48-49页
        5.1.2 PID控制器的搭建第49-50页
        5.1.3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第50-51页
    5.2 主动悬架俯仰模糊控制器第51-56页
        5.2.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第51-52页
        5.2.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2-54页
        5.2.3 模糊控制器的实现第54-56页
    5.3 主动悬架的混合模糊PID控制第56-58页
        5.3.1 混合模糊PID控制原理第56-57页
        5.3.2 模糊PID控制的仿真模型第57-58页
    5.4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58-69页
        5.4.1 PID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第59-64页
        5.4.2 模糊PID控制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4-69页
        5.4.3 两种控制策略效果对比及分析第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6 结论第70-72页
    6.1 全文总结第70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动驾驶车辆换道过程建模与分析
下一篇: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的EPS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