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各种船舶论文--工程船论文--海洋开发船论文

基于波激和涡激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非线性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引言第13-15页
    1.2 Spar平台简介第15-23页
        1.2.1 Spar平台在深海油气开发中的优势第15-17页
        1.2.2 Spar平台的结构形式第17-20页
        1.2.3 Spar平台三种基本类型第20-21页
            1.2.3.1 经典式Spar(ClassicSpar)第20页
            1.2.3.2 桁架式Spar(TrussSpar)第20-21页
            1.2.3.3 多柱式Spar(CellSpar)第21页
        1.2.4 全球Spar平台汇总第21-23页
    1.3 Spar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30页
        1.3.1 Spar平台主体波浪载荷与水动力特性的研究第24-25页
        1.3.2 Spar平台运动特性研究第25-27页
        1.3.3 Spar平台非线性耦合运动响应及失稳研究第27-29页
        1.3.4 Spar平台涡激运动研究第29-30页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0-33页
第2章 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三自由度运动模型的建立第33-45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模型坐标系第33-35页
    2.3 Spar平台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建立第35-37页
    2.4 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三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化简第37-38页
    2.5 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三自由度非线性回复刚度的推导第38-41页
    2.6 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非线性耦合运动方程的建立第41-42页
    2.7 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第42-44页
        2.7.1 多尺度法简介第42-43页
        2.7.2 四阶Runge-Kutta方法简介第43-44页
    2.8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Spar平台波浪载荷和涡激载荷计算第45-59页
    3.1 引言第45页
    3.2 浮体结构三维势流理论第45-50页
        3.2.1 流场速度势的求解第46-48页
        3.2.2 一阶波浪载荷的求解第48-50页
    3.3 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第50-54页
        3.3.1 一般流体的基本控制方程第51页
        3.3.2 圆柱绕流理论基础第51-53页
        3.3.3 圆柱绕流的升力第53-54页
        3.3.4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第54页
    3.4 Spar平台环境载荷计算算例第54-57页
        3.4.1 一阶波浪载荷传递函数的计算第54-55页
        3.4.2 涡激升力系数的数值模拟第55-57页
            3.4.2.1 Spar平台二维圆柱绕流建模第55-56页
            3.4.2.2 Spar平台二维圆柱绕流涡激升力和涡泄频率第56-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垂荡主共振时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内共振运动特性第59-93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非线性耦合运动方程的建立第60-62页
    4.3 垂荡主共振时Spar平台三自由度非线性方程一阶摄动解求解第62-65页
    4.4 垂荡主共振时稳态解分析第65-69页
        4.4.1 Case(a)a_4和a_5为零,a_3不为零第65-66页
        4.4.2 Case(b)a_3、a_4和a_5均不为零第66-69页
    4.5 解的稳定性分析第69-70页
    4.6 一阶近似解析解的局部分岔和稳定性分析第70-75页
    4.7 数值验证第75-83页
    4.8 敏感性分析第83-88页
        4.8.1 阻尼系数对结果的影响第84-86页
        4.8.2 调谐因子对结果的影响第86-88页
    4.9 横摇和纵摇模态阻尼不同时的结果第88-89页
    4.10 垂荡主共振时的分岔与混沌运动分析第89-91页
        4.10.1 垂荡波浪力幅值变化引起的分岔和混沌运动第89-90页
        4.10.2 波浪频率变化引起的分岔和混沌运动第90-91页
    4.11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5章 横摇主共振时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内共振运动特性第93-123页
    5.1 引言第93页
    5.2 横摇主共振时非线性耦合运动方程的建立和化简第93-95页
    5.3 横摇主共振时Spar平台三自由度非线性方程一阶摄动解求解第95-98页
    5.4 横摇主共振时稳态解分析第98-102页
        5.4.1 Case(a)a_5为零,a_3和a_4不为零第99-100页
        5.4.2 Case(b)a_3、a_4和a_5均不为零第100-102页
    5.5 解的稳定性分析第102-103页
    5.6 一阶近似解析解的局部分岔和稳定性分析第103-107页
    5.7 数值验证第107-116页
    5.8 敏感性分析第116-120页
        5.8.1 阻尼系数对结果的影响第117-119页
        5.8.2 调谐因子对结果的影响第119-120页
    5.9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第6章 Spar平台垂荡-横摇-纵摇组合共振运动特性第123-157页
    6.1 引言第123-124页
    6.2 组合共振时运动方程的化简和求解第124-128页
    6.3 组合共振时稳态解分析第128-132页
        6.3.1 Case(a)a_4为零,a_3和a_5不为零第129-130页
        6.3.2 Case(b)a_3、a_4和a_5不为零第130-132页
    6.4 解的稳定性分析第132-133页
    6.5 组合共振一阶摄动解的局部分岔和稳定性分析第133-136页
    6.6 数值验证第136-150页
        6.6.1 存在稳态解时组合共振数值分析第136-144页
        6.6.2 不存在稳态解时组合共振数值分析第144-150页
    6.7 组合共振分岔与混沌运动分析第150-154页
        6.7.1 纵摇波浪力矩变化引起的分岔和混沌运动第151-152页
        6.7.2 波浪频率变化引起的分岔和混沌运动第152-153页
        6.7.3 纵摇阻尼系数对平台分岔和混沌的影响第153-154页
    6.8 本章小结第154-157页
第7章 波流联合作用下Spar平台非线性运动模型试验第157-193页
    7.1 引言第157-158页
    7.2 相似理论第158页
    7.3 试验环境及模型参数第158-161页
    7.4 试验过程第161-164页
    7.5 静水中Spar平台的自由衰减试验第164-165页
    7.6 规则波中Spar平台非线性运动试验第165-173页
        7.6.1 相同波高下幅频响应曲线第165-166页
        7.6.2 几组典型海况下的非线性运动响应和频谱分析第166-170页
        7.6.3 初始条件对能量渗透的影响第170-171页
        7.6.4 内共振和组合共振不稳定参数域第171-172页
        7.6.5 不同波浪频率下波幅对平台响应幅值的影响第172-173页
    7.7 均匀流中Spar平台涡激运动试验第173-182页
        7.7.1 试验工况第174页
        7.7.2 不同流速横摇响应时间历程曲线和频谱分析第174-177页
        7.7.3 不同试验工况下的响应幅值和频率特性分析第177-179页
        7.7.4 涡激运动其他模态的响应特性第179-182页
    7.8 波流联合作用下Spar平台非线性运动试验第182-190页
        7.8.1 波流联合作用试验流程第182页
        7.8.2 波流联合作用下Spar平台线性运动响应第182-183页
        7.8.3 波流联合作用下Spar平台非线性内共振运动响应分析第183-187页
        7.8.4 波流联合作用下Spar平台组合共振响应分析第187-189页
        7.8.5 相同波浪频率不同流速下平台响应随波高的变化第189-190页
    7.9 本章小结第190-193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93-199页
    8.1 本文总结第193-195页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95-197页
    8.3 未来工作展望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0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206-208页
致谢第208-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磁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其高频磁响应特性研究
下一篇:射频功率放大器互连可靠性与温度可靠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