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儒学当代意义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研究思路 | 第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儒学蕴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第12-20页 |
(一)君子人格的教育目标 | 第12-13页 |
(二)修齐治平的担当精神 | 第13-14页 |
(三)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 第14-15页 |
(四)有教无类的仁爱原则 | 第15页 |
(五)因材施教的育人准则 | 第15-16页 |
(六)言传身教的师表风范 | 第16页 |
(七)性近习远的情境营造 | 第16-17页 |
(八)自省慎独的修养境界 | 第17-18页 |
(九)身心合一的求实品格 | 第18页 |
(十)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 第18-20页 |
二、儒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意义 | 第20-28页 |
(一)儒学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20-22页 |
1.有助于明确道德教育的价值基础 | 第20页 |
2.有助于强化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 | 第20-21页 |
3.有助于坚持求同存异的教学态度 | 第21页 |
4.有助于塑造担当精神的道德责任 | 第21-22页 |
(二)儒学强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第22-23页 |
1.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第22-23页 |
2.有利于坚定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 | 第23页 |
(三)儒学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 第23-25页 |
1.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 | 第23-24页 |
2.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长善救失 | 第24页 |
3.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秉承上行下效 | 第24-25页 |
(四)儒学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25-26页 |
1.有助于促进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进步 | 第25页 |
2.有助于推进大学生主体的身心合一 | 第25-26页 |
3.有助于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 第26页 |
(五)儒学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 第26-28页 |
1.有利于大学生学思结合的思维方式形成 | 第26-27页 |
2.有利于大学生身体力行的实践能力提升 | 第27-28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儒学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 第28-34页 |
(一)批判性继承 | 第28-30页 |
1.继承儒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 第28-29页 |
2.反对文化复古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思潮 | 第29-30页 |
3.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第30页 |
(二)创造性转化 | 第30-31页 |
1.力戒拿来主义 | 第30-31页 |
2.克服教条主义 | 第31页 |
(三)创新性发展 | 第31-34页 |
1.把握四个标准 | 第31-32页 |
2.坚持四个原则 | 第32页 |
3.注重四个融入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