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 第10-15页 |
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1.1 阅读教学 | 第10-11页 |
1.1.2 有效教学 | 第11-12页 |
1.1.3 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 第12页 |
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 第12-15页 |
1.2.1 预期教学目标达标 | 第13页 |
1.2.2 学生乐于阅读学习 | 第13页 |
1.2.3 教师悦于阅读教学 | 第13-15页 |
2 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9页 |
2.1 预期教学目标未达标 | 第15-16页 |
2.1.1 学生没有学到预期内容 | 第15页 |
2.1.2 学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第15-16页 |
2.2 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 第16-17页 |
2.2.1 学生不爱学:课中互动不积极 | 第16页 |
2.2.2 学生不乐学:课后阅读不主动 | 第16-17页 |
2.3 教师教学激情消退 | 第17-19页 |
2.3.1 教师不爱教:课堂呆板程序化 | 第17页 |
2.3.2 教师不乐教:课后松懈不进取 | 第17-19页 |
3 影响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19-25页 |
3.1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制约 | 第19-21页 |
3.1.1 教学目标的设定过于泛化 | 第19-20页 |
3.1.2 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随意性 | 第20页 |
3.1.3 教学方法的运用趋于形式化 | 第20-21页 |
3.1.4 阅读教学的评价缺乏针对性 | 第21页 |
3.2 学生学习方面的制约 | 第21-22页 |
3.2.1 学生学习障碍的调试失当 | 第21-22页 |
3.2.2 学生缺乏合理的学习动机 | 第22页 |
3.3 教师本身综合素养方面的制约 | 第22-25页 |
3.3.1 教师的专业知识缺乏 | 第22-23页 |
3.3.2 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 | 第23-24页 |
3.3.3 教师的专业态度缺失 | 第24-25页 |
4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 第25-43页 |
4.1 完善阅读教学各步骤:让阅读课堂有效起来 | 第25-31页 |
4.1.1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具体 | 第25-27页 |
4.1.2 教学内容选择要少“独”多“基” | 第27-28页 |
4.1.3 教学方法要参考教学的情境 | 第28-29页 |
4.1.4 教学的评价要有针对性 | 第29-31页 |
4.2 分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学习有效起来 | 第31-38页 |
4.2.1 低学段:我要“读懂” | 第32页 |
4.2.2 中学段:我要“读好” | 第32-35页 |
4.2.3 高学段:我要“乐读” | 第35-38页 |
4.3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让教师教学有效起来 | 第38-43页 |
4.3.1 国培计划: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广平台 | 第38-39页 |
4.3.2 学校培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 第39-40页 |
4.3.3 自我培养:完善自我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