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巴蜀园林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8-22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1.3 巴蜀园林研究现状第9-12页
        1.3.1 巴蜀园林综述第10-11页
        1.3.2 园林类型论证第11页
        1.3.3 园林文化性的挖掘第11页
        1.3.4 对比研究第11-12页
        1.3.5 典型园林的研究第12页
        1.3.6 综述总结及本文切入点第12页
    1.4 研究对象第12-18页
        1.4.1“巴蜀”范围的界定第12-13页
        1.4.2 巴蜀园林发展概述第13-17页
        1.4.3 园林类型及研究案例的选取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概述第18页
        1.5.1 巴蜀园林发展变迁及各时期特点梳理第18页
        1.5.2 空间布局特征的重点分析第18页
        1.5.3 提炼巴蜀园林设计“匠心”第18页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8-22页
        1.6.1 文献档案研究第18页
        1.6.2 实地调研测绘第18-20页
        1.6.3 实例对比分析第20-21页
        1.6.4 研究框架第21-22页
2 巴蜀互补结构对两地园林艺术特征的影响第22-44页
    2.1 山水互补第22-27页
        2.1.1 山水环境第22-23页
        2.1.2 气候特征第23-24页
        2.1.3 山水互补对园林的基底影响第24-27页
    2.2 文化互补第27-31页
        2.2.1 丰富多元的巴蜀文化第27页
        2.2.2 文化互补对园林内涵的影响第27-31页
    2.3 个性互补第31-33页
        2.3.1 性格迥异巴人与蜀人第31页
        2.3.2 个性互补对园林偏好的影响第31-33页
    2.4 巴蜀园林艺术特征总结第33-44页
        2.4.1 深厚的历史底蕴第33-35页
        2.4.2 丰富的人文情怀第35-37页
        2.4.3 独特的美学表现第37-44页
3 巴蜀园林的选址与布局特色第44-74页
    3.1 巴蜀园林选址的内在成因第44-51页
        3.1.1 传统的山水观第44-47页
        3.1.2 形胜的风水观第47-48页
        3.1.3 地域的文化观第48-51页
    3.2 巴蜀园林的选址的特色第51-63页
        3.2.1 择风光旖旎、山水形胜处第51-58页
        3.2.2 由古迹演变而来第58-61页
        3.2.3“城市地”中的造园第61-63页
    3.3 巴蜀园林整体布局类型第63-74页
        3.3.1 大分散,小集中第63-64页
        3.3.2 对称主体建筑与不规则园林共融第64-66页
        3.3.3 岛式第66-68页
        3.3.4 辐射式第68-69页
        3.3.5 自由折线式第69-74页
4 巴蜀园林的空间组织特征第74-108页
    4.1 游览序列的组织第74-86页
        4.1.1 依地势起伏串接组合——曲折有情第74-80页
        4.1.2 随水面开合交替变化——因景得路第80-83页
        4.1.3 借主轴院落层层递进——静谧肃穆第83-86页
    4.2 核心建筑的空间营造第86-90页
        4.2.1 轴线的控制第86-87页
        4.2.2 高差的处理第87-89页
        4.2.3 灵活生长的院落第89-90页
    4.3 园林空间的视觉引导第90-93页
        4.3.1 看与被看第90-91页
        4.3.2 藏与露第91页
        4.3.3 仰视与俯视、平视第91-93页
    4.4 局部空间的营造第93-104页
        4.4.1 入口空间的氛围渲染第93-98页
        4.4.2 过渡空间的巧妙运用第98-101页
        4.4.3 延展空间的相得益彰第101-102页
        4.4.4 植物小品的主题烘托第102-104页
    4.5 园林意境的衬托第104-108页
        4.5.1 观色第104-105页
        4.5.2 闻香第105页
        4.5.3 听声第105-108页
5 巴蜀园林空间布局的“匠心”总结第108-114页
    5.1 真山真水的园林环境第108-109页
    5.2 多维多向的复合层次第109-110页
    5.3 曲折开合的空间序列第110-111页
    5.4 因势就形的造景手法第111-112页
    5.5 雅野自成的意境品味第112-114页
6 结语第114-118页
    6.1 对现代造园的启示第114-116页
        6.1.1 关于山地城市的建设第114页
        6.1.2 关于园林的理水第114-115页
        6.1.3 关于景点组织与文化空间的构建第115页
        6.1.4 关于巴蜀园林的异地新建第115-116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16-118页
        6.2.1 研究之不足第116-117页
        6.2.2 研究展望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2页
附录第122-134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2页
    B. 巴蜀园林大事纪要第122-125页
    C. 巴蜀园林地图第125-128页
    D. 调研期间巴蜀园林写生手稿第128-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庆都市区美丽乡村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