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空间典型瓶颈处的行人运动特性和限流措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52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2 研究现状第18-27页
        1.2.1 行人运动特性第18-20页
        1.2.2 瓶颈优化研究历程第20-26页
        1.2.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3 研究方法综述第27-35页
        1.3.1 实证方法第27-30页
        1.3.2 实验研究第30-32页
        1.3.3 模型研究第32-35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35-36页
    1.5 论文章节安排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52页
第2章 地铁瓶颈的限流措施对行人运动特性的影响第52-74页
    2.1 引言第52-53页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第53-58页
        2.2.1 观测点第53-54页
        2.2.2 临时围栏设置第54-57页
        2.2.3 数据统计与处理第57-5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8-69页
        2.3.1 列车下车客流量的影响第58-59页
        2.3.2 自动扶梯与楼梯流量统计第59-61页
        2.3.3 行人流量拥挤度的测量与验证第61-63页
        2.3.4 对拥挤程度与排队行为的基本特性参数分析第63-68页
        2.3.5 等待区拥挤程度对选择行为的影响第68-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3章 地铁瓶颈的限流措施对行人离散选择的影响第74-98页
    3.1 引言第74-75页
    3.2 调查工作第75-81页
        3.2.1 问卷调查第75-77页
        3.2.2 现场调查第77-81页
    3.3 建模方法第81-83页
        3.3.1 Logit模型框架第81-82页
        3.3.2 模型的输入变量第82-83页
    3.4 模型参数评估第83-89页
        3.4.1 整体样本模型(WS)第83-86页
        3.4.2 分组样本模型(GS)第86-89页
    3.5 模型验证和预测性能第89-91页
    3.6 讨论第91-92页
    3.7 本章小结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第4章 基于微观行为建模的双出口瓶颈优化分析第98-120页
    4.1 引言第98-99页
    4.2 模型方法第99-103页
        4.2.1 静态场(SFF)构建第100-101页
        4.2.2 感知场(PFF)构建第101-103页
    4.3 模拟结果第103-114页
        4.3.1 感知参数分析第104-106页
        4.3.2 分隔栏杆对平均通过时间的影响第106-109页
        4.3.3 分隔栏杆对拥挤状态的影响第109-113页
        4.3.4 综合评价第113-114页
    4.4 讨论第114-115页
    4.5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第5章 结论及展望第120-124页
    5.1 本文工作总结第120-121页
    5.2 论文创新点第121-122页
    5.3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122-124页
        5.3.1 复杂瓶颈结构优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第122-123页
        5.3.2 密集人群数据采集方法的技术攻关第123页
        5.3.3 行人微观行为的数据获取和分析第123-12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获得奖励第124-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2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冷氦系统中离心式冷压缩机研究
下一篇:一种板—竖井耦合排烟方法及其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