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连续刚构桥梁分段施工分类 | 第10-12页 |
| ·悬臂施工 | 第10页 |
| ·逐跨施工 | 第10-11页 |
| ·逐段施工 | 第11页 |
| ·顶推施工 | 第11-12页 |
| ·分段施工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分段施工中的结构内力演变 | 第13-16页 |
| ·分段施工中的结构变形及调整 | 第16-19页 |
| ·梁段悬臂施工变形 | 第16页 |
| ·边跨梁体合拢变形 | 第16-17页 |
| ·拆除临时锚固后的结构变形 | 第17页 |
| ·中跨梁体合拢变形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结构分析基本理论和施工理想状态的确定 | 第19-31页 |
| ·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19-22页 |
|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有限元法 | 第19-22页 |
| ·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 ·轴向力作用下的杆系单元 | 第20页 |
| ·自由扭转杆件单元 | 第20-21页 |
| ·平面梁单元 | 第21-22页 |
| ·杆系结构的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2-25页 |
| ·概述 | 第22页 |
| ·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22-23页 |
| ·材料非线性分析 | 第23-24页 |
| ·双重非线性分析 | 第24-25页 |
| ·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理想状态的确定 | 第25-31页 |
| ·概述 | 第25页 |
| ·正装计算法 | 第25-26页 |
| ·倒拆分析法 | 第26-27页 |
| ·分段施工过程中结构理想状态的确定 | 第27页 |
| ·悬臂现浇施工预拱度的确定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预应力、砼收缩徐变、温度效应分析及参数识别 | 第31-57页 |
| ·预应力效应分析 | 第31-33页 |
| ·预应力损失问题 | 第31-33页 |
| ·有效预应力组合和预应力等效荷载 | 第33页 |
| ·组合截面 | 第33-34页 |
| ·砼收缩和徐变效应分析 | 第34-44页 |
| ·收缩应变 | 第34-35页 |
| ·徐变系数计算 | 第35-38页 |
| ·徐变应变-应力基本方程 | 第38-39页 |
| ·砼徐变效应引起的单元杆端力计算 | 第39-41页 |
| ·总徐变位移计算 | 第41-44页 |
| ·分段施工中的结构温度影响分析 | 第44-52页 |
| ·结构温度影响计算 | 第44页 |
| ·温度荷载与热传导 | 第44-45页 |
| ·温度荷载基本类型 | 第44页 |
| ·结构温度场基本特征 | 第44页 |
| ·热传导基本问题 | 第44-45页 |
| ·温度场数值解法 | 第45-46页 |
| ·有限元分析法 | 第45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45-46页 |
| ·控制容积法 | 第46-49页 |
| ·二维问题的离散化方程 | 第46-47页 |
| ·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 ·线性代数方程的解 | 第48-49页 |
| ·温差变形和应力分析 | 第49-52页 |
| ·温度分布简化 | 第49页 |
| ·温差荷载形式 | 第49-50页 |
| ·温差变形与应力 | 第50-52页 |
| ·桥梁结构设计参数的识别 | 第52-57页 |
| ·概述 | 第52-53页 |
| ·最小二乘法 | 第53-54页 |
| ·桥梁结构参数估计 | 第54-56页 |
| ·权系数 | 第56-57页 |
| 第四章 杨家岭大桥结构分析和施工监控计算 | 第57-92页 |
| ·总体说明 | 第57-58页 |
| ·计算模型 | 第58-63页 |
| ·主梁材料 | 第58-59页 |
| ·主桥桥墩材料 | 第59页 |
| ·桥面单元 | 第59页 |
| ·施工步骤 | 第59-63页 |
| ·计算结果 | 第63-82页 |
| ·桥面预拱度 | 第63-69页 |
| ·施工阶段应力、位移计算 | 第69-72页 |
| ·主梁标高控制 | 第72-73页 |
| ·主梁应力监测 | 第73-77页 |
| ·主梁温度监测 | 第77-82页 |
| ·主梁边中跨合拢控制 | 第82页 |
| ·杨家岭特大桥主桥112m+200m+112m连续刚构中跨合拢技术方案 | 第82-9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展望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