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 第15-16页 |
一、研究依据的理论 | 第15-16页 |
二、研究依据的方法 | 第16页 |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现状 | 第18-32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 第18-24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分析 | 第19-24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现状 | 第24-29页 |
一、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类型及模式 | 第24-27页 |
二、我国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模式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实践的局限性 | 第29-32页 |
一、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防治模式的缺陷 | 第29-30页 |
二、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理由和作用 | 第32-38页 |
第一节 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理由 | 第32-36页 |
一、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优势 | 第32-34页 |
二、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法律依据 | 第34页 |
三、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节 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作用 | 第36-38页 |
一、公安机关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专业预防的重要主体 | 第36页 |
二、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助于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 | 第36-37页 |
三、综合性的业务工作有利于消除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 第37页 |
四、特殊的服务职能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效果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途径 | 第38-43页 |
第一节 公安机关防治未成年犯罪的职责定位 | 第38-39页 |
一、公安机关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职责内容 | 第38页 |
二、公安机关采取的防治原则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途径 | 第39-41页 |
一、严格治安管理 | 第39-40页 |
二、开展法制教育 | 第40-41页 |
三、加强帮教转化 | 第41页 |
第三节 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途径的特点 | 第41-43页 |
一、直接性 | 第41-42页 |
二、强制性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局限性 | 第43-47页 |
第一节 公安机关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面临的问题 | 第43-44页 |
一、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 第43页 |
二、未成年人再犯罪比例较高 | 第43-44页 |
三、外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出现漏洞 | 第44页 |
第二节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4-47页 |
一、现存法律的限制 | 第44-45页 |
二、公安机关自身的原因 | 第45-47页 |
第六章 改善公安机关介入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对策建议 | 第47-55页 |
第一节 扎实社区警务工作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 第48-51页 |
第三节 设置专职警察和机构 | 第51-52页 |
第四节 拟制少年警察志愿者项目 | 第52-53页 |
第五节 加强警察的职业培训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