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 第10-12页 |
1.3 本课题创新点 | 第12-13页 |
2 课题研究背景知识、研究动态 | 第13-23页 |
2.1 铝的发展历史简介及其基本知识 | 第13-14页 |
2.2 铝的合金化及铝合金分类 | 第14-21页 |
2.2.1 Al-Mg-Si 铝合金基本知识及应用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2.2.2 Al-Zn-Mg 铝合金基本知识和应用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2.3 6N01 和7N01 铝合金背景知识和研究情况 | 第21-23页 |
3 试验原材料、设备、研究方法及工艺 | 第23-31页 |
3.1 试验原材料 | 第23页 |
3.2 试验设备及试剂 | 第23-24页 |
3.2.1 试验设备 | 第23-24页 |
3.2.2 试验试剂 | 第24页 |
3.3 试验研究方法 | 第24-31页 |
3.3.1 热处理工艺制定 | 第24-26页 |
3.3.2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6页 |
3.3.3 金相组织观察 | 第26-28页 |
3.3.4 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3.3.5 显微维氏硬度试验 | 第29页 |
3.3.6 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能谱分析(EDS) | 第29页 |
3.3.7 差热分析(差热扫描量热法DSC) | 第29-30页 |
3.3.8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30-31页 |
4 6N01 和7N01 铝合金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31-36页 |
4.1 6N01 拉伸力学性能结果及分析 | 第31-33页 |
4.1.1 6N01 拉伸力学测试结果 | 第31页 |
4.1.2 6N01 断口形貌分析 | 第31-33页 |
4.2 7N01 拉伸力学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33-34页 |
4.2.1 7N01 铝合金拉伸力学测试 | 第33页 |
4.2.2 7N01 断口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5 6N01 铝合金显微硬度结果及微观组织分析 | 第36-46页 |
5.1 6N01 显微维氏硬度(HV)测试结果 | 第36-37页 |
5.2 金相(OM)组织观察 | 第37-39页 |
5.3 6N01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 第39-41页 |
5.4 差热分析(DSC)试验曲线 | 第41-43页 |
5.5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6 7N01 铝合金显微硬度结果及微观组织分析 | 第46-56页 |
6.1 7N01 显微硬度(HV)测试结果 | 第46-47页 |
6.2 7N01 金相(OM)组织观察 | 第47-49页 |
6.3 7N01 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 第49-51页 |
6.3.1 7N01 扫描电镜(SEM)形貌 | 第49-50页 |
6.3.2 7N01 能谱分析(EDS )结果 | 第50-51页 |
6.4 差热分析(DSC)曲线 | 第51-52页 |
6.5 透射电镜观察及分析 | 第52-5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7 分析讨论 | 第56-59页 |
7.1 6N01 和7N01 铝合金合金性能与显微组织的关系 | 第56-57页 |
7.2 时效处理与合金显微组织演变的关系 | 第57页 |
7.3 6N01 和7N01 铝合金相组成分析 | 第57-59页 |
8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