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研究

本论文创新点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概述第13-41页
    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内涵第13-33页
        一、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概念第13-17页
        二、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构成解析第17-33页
    第二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的分类第33-35页
        一、 法定失权和酌定失权第33-34页
        二、 单纯失权与复杂失权第34-35页
        三、 故意失权和过失失权第35页
    第三节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的主要种类第35-41页
        一、 答辩失权第35-39页
        二、 证据失权第39-41页
第二章 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理论基础第41-65页
    第一节 诉讼促进义务第41-49页
        一、 诉讼促进义务的含义第41-45页
        二、 诉讼促进义务的分类第45-46页
        三、 诉讼促进义务的具体化第46-49页
    第二节 诚实信用原则第49-57页
        一、 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第49-53页
        二、 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沿革第53-56页
        三、 诚实信用原则与失权的关系第56-57页
    第三节 诉讼价值第57-65页
        一、 公正与当事人失权第57-61页
        二、 效率与当事人失权第61-65页
第三章 域外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比较第65-116页
    第一节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第65-98页
        一、 德国第65-77页
        二、 日本第77-83页
        三、 我国台湾地区第83-98页
    第二节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第98-112页
        一、 美国第98-107页
        二、 英国第107-112页
    第三节 两大法系国家与地区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之比较第112-116页
        一、 两大法系国家与地区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共同特征第112-113页
        二、 两大法系国家与地区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不同特质第113-116页
第四章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第116-148页
    第一节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现状第116-118页
    第二节 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失权制度的完善第118-148页
        一、 构建一般规则第118-121页
        二、 改进主要类型第121-137页
        三、 完善配套制度第137-148页
结语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3页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63-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附件第166-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知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下一篇:论齐泽克对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