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序言 | 第9-10页 |
第1章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概述 | 第10-18页 |
1.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建立的背景 | 第10-13页 |
1.1.1 环境权规定的立法缺失 | 第10-11页 |
1.1.2 民事诉讼广义当事人理论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3 环境公益诉讼的初步确立 | 第12-13页 |
1.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一般理论问题 | 第13-15页 |
1.2.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含义、特征 | 第13页 |
1.2.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功能 | 第13-14页 |
1.2.3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取得 | 第14-15页 |
1.3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发展沿革 | 第15-18页 |
1.3.1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2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实践探索 | 第16-18页 |
第2章 理论与实践中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及其利弊分析 | 第18-24页 |
2.1 原告范围 | 第18-21页 |
2.1.1 检察机关 | 第18-19页 |
2.1.2 公民个人 | 第19-20页 |
2.1.3 环保团体 | 第20页 |
2.1.4 环保行政机关 | 第20-21页 |
2.2 总结和启示 | 第21-24页 |
2.2.1 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利弊分析 | 第21-22页 |
2.2.2 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利弊分析 | 第22页 |
2.2.3 环保团体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利弊分析 | 第22-23页 |
2.2.4 环保行政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利弊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第24-32页 |
3.1 原告主体范围的科学界定 | 第24-25页 |
3.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建立 | 第25-26页 |
3.3 具体的配套制度完善 | 第26-32页 |
3.3.1 诉讼收费制度的完善 | 第26-27页 |
3.3.2 举证责任分配方面的完善 | 第27-28页 |
3.3.3 惩罚赔偿方面的完善 | 第28-29页 |
3.3.4 防止诉权滥用的制度设计 | 第29-30页 |
3.3.5 诉讼时效方面的完善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