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我国刑事二审程序概述 | 第11-19页 |
1.1 我国刑事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2页 |
1.1.1 刑事审级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 第11-12页 |
1.1.2 我国刑事二审程序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页 |
1.2 新中国审级制度的立法演变 | 第12-13页 |
1.3 刑事二审程序设置的价值基础与制度功能 | 第13-19页 |
1.3.1 刑事二审程序的价值基础 | 第13-16页 |
1.3.2 刑事二审程序的功能 | 第16-19页 |
第2章 国外上诉审程序考察 | 第19-26页 |
2.1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刑事上诉制度 | 第19-22页 |
2.1.1 美国刑事上诉制度 | 第19-20页 |
2.1.2 英国的刑事上诉制度 | 第20-22页 |
2.2 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上诉制度 | 第22-23页 |
2.2.1 德国的第二审上诉制度 | 第22-23页 |
2.2.2 法国的刑事上诉制度 | 第23页 |
2.3 小结 | 第23-26页 |
第3章 我国刑事二审程序的缺陷分析 | 第26-34页 |
3.1 刑事二审程序的虚制化和形式化 | 第26-27页 |
3.1.1 审判委员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法官审判权被“剥夺” | 第26-27页 |
3.1.2 请示和指示制度导致了二审功能不能充分实现 | 第27页 |
3.2 刑事二审程序启动方式的不完善 | 第27-28页 |
3.3 全面审查原则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3.1 全面审查原则违背了司法的被动性和中立性 | 第28-29页 |
3.3.2 全面审查原则降低了司法效率 | 第29页 |
3.4 上诉不加刑原则存在漏洞 | 第29-31页 |
3.4.1 对检察院抗诉的规定不完善 | 第30页 |
3.4.2 对被告人数罪并罚情况的规定的存在漏洞 | 第30-31页 |
3.4.3 法条规定与上诉不加刑原则冲突 | 第31页 |
3.5 刑事二审判决中的问题 | 第31-34页 |
3.5.1 关于改判方式的适用问题 | 第32页 |
3.5.2 发回重审方式适用的问题 | 第32-34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刑事二审程序的对策 | 第34-39页 |
4.1 切实落实刑事二审程序的审判权 | 第34-35页 |
4.1.1 对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标准进行限制 | 第34页 |
4.1.2 废除请示和指示制度 | 第34-35页 |
4.2 进一步完善刑事二审程序启动方式 | 第35页 |
4.3 确立有限审查原则 | 第35-36页 |
4.4 确定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修正上诉不加刑原则 | 第36-37页 |
4.5 完善二审程序判决类型的适用 | 第37-39页 |
4.5.1 缩小“改判”的适用范围 | 第37页 |
4.5.2 完善发回重新审判决的方式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