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上市公司估值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 | 第15-17页 |
1.3.1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本文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2 上市公司估值的基本理论 | 第17-30页 |
2.1 公司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 第17-18页 |
2.2 相对估值法介绍 | 第18-20页 |
2.2.1 市盈率(PE)法 | 第18-19页 |
2.2.2 市净率(PB)法 | 第19-20页 |
2.3 绝对估值法介绍 | 第20-26页 |
2.3.1 股利折现模型(DDM 模型) | 第21-22页 |
2.3.2 折现现金流模型(DCF 模型) | 第22-26页 |
2.4 实物期权法介绍 | 第26-30页 |
2.4.1 期权的概念 | 第27页 |
2.4.2 实物期权的类型 | 第27-28页 |
2.4.3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28-30页 |
3 高科技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30-43页 |
3.1 高科技公司的概念 | 第30-32页 |
3.1.1 高科技公司的含义及认定 | 第30-31页 |
3.1.2 高科技公司特点分析 | 第31-32页 |
3.2 高科技公司价值评估的特点 | 第32-34页 |
3.2.1 高科技公司与传统企业的比较 | 第32-33页 |
3.2.2 高科技公司价值评估的特点 | 第33-34页 |
3.3 传统估值方法对高科技公司价值评估的适用性 | 第34-38页 |
3.3.1 相对估值法的适用性 | 第35-36页 |
3.3.2 绝对估值法的适用性 | 第36-38页 |
3.4 高科技公司价值评估的难点 | 第38-39页 |
3.5 高科技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 第39-43页 |
4 高科技上市公司实物期权模型的构建 | 第43-57页 |
4.1 模型的构建 | 第43-49页 |
4.1.1 连续时间模型 | 第43-47页 |
4.1.2 连续时间模型的离散化近似 | 第47-48页 |
4.1.3 公司价值 | 第48-49页 |
4.2 案例研究 | 第49-57页 |
4.2.1 公司背景介绍 | 第49-51页 |
4.2.2 参数设置 | 第51-54页 |
4.2.3 模拟结果 | 第54-5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7-58页 |
5.2 建议与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详细摘要 | 第6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