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1页 |
1 对象与方法 | 第11-14页 |
1.1 对象 | 第11页 |
1.2 调查方法 | 第11页 |
1.3 调查内容 | 第11-12页 |
1.4 量表计分评定标准 | 第12-14页 |
1.5 质量控制 | 第14页 |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4页 |
2 结果 | 第14-36页 |
2.1 基本情况 | 第14-18页 |
2.1.1 人口学特征 | 第15页 |
2.1.2 家庭环境及家庭关系情况 | 第15-18页 |
2.2 人格特征 | 第18-20页 |
2.3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 | 第20-22页 |
2.4 个人行为状况 | 第22页 |
2.5 心理健康水平分布 | 第22-30页 |
2.5.1 心理健康异常水平的性别差异 | 第23-25页 |
2.5.2 不同家庭基本情况与初一学生心理健康异常水平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2.5.3 不同家庭关系的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比较 | 第26-27页 |
2.5.4 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 | 第27-28页 |
2.5.5 家庭类型与心理健康 | 第28-29页 |
2.5.6 不同行为的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 第29-30页 |
2.5.7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状况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第30页 |
2.6 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30-31页 |
2.7. 与个人行为间关系分析 | 第31-33页 |
2.7.1 人格特征与个人行为间关系 | 第31-32页 |
2.7.2 家庭类型与个人行为间关系 | 第32-33页 |
2.7.3 初一学生个人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3页 |
2.8 通径分析 | 第33-36页 |
2.8.1 心理健康异常水平模型 | 第33-35页 |
2.8.2 个体行为路径模型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43页 |
3.1 个人和家庭基本特征 | 第36页 |
3.2 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第36-41页 |
3.2.1 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和人格上的差异 | 第37-38页 |
3.2.2 不同家庭基本情况的学生心理状况有不同特点 | 第38-40页 |
3.2.3 不同个人行为情况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不同特点 | 第40-41页 |
3.2.4 影响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 第41页 |
3.3 影响初一学生个人行为因素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综述 | 第47-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