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 1.1 绪论 | 第7-8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 1.3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2.1 面试作伪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 2.1.1 面试作伪的概念 | 第11页 |
| 2.1.2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概念 | 第11-12页 |
| 2.2 国外对于面试作伪的研究 | 第12-15页 |
| 2.3 国内对于面试作伪的研究 | 第15-17页 |
| 2.4 面试作伪的对策建议研究 | 第17-20页 |
| 2.4.1 面试前控制技术 | 第17-18页 |
| 2.4.2 面试后识别技术 | 第18-20页 |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0-24页 |
| 3.1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 3.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3.3 测量工具 | 第21-22页 |
| 3.4 研究样本 | 第22页 |
| 3.5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第4章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24-31页 |
| 4.1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技巧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24-28页 |
| 4.1.1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技巧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24-25页 |
| 4.1.2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技巧调查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25-28页 |
| 4.2 马基雅维利主义水平测评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28-30页 |
| 4.2.1 马氏Ⅳ量表信度分析 | 第28页 |
| 4.2.2 马氏Ⅳ量表效度分析 | 第28-30页 |
| 4.3 被试人口学分析 | 第30-31页 |
| 第5章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的问卷调查结果 | 第31-42页 |
| 5.1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行为的整体分析 | 第31-39页 |
| 5.1.1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行为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1-32页 |
| 5.1.2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32-39页 |
| 5.2 大学生马基雅维利主义水平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9-40页 |
| 5.3 马基雅维利主义对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行为旳相关回归研究 | 第40-42页 |
| 第6章 大学生求职面试作伪行为的访谈研究 | 第42-46页 |
| 6.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 6.2 样本选择 | 第42页 |
| 6.3 访谈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42-43页 |
| 6.4 访谈结果 | 第43-45页 |
| 6.4.1 访谈对象对面试作伪的态度 | 第43页 |
| 6.4.2 访谈结果的信息整理 | 第43-45页 |
| 6.5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7章 讨论与分析 | 第46-51页 |
| 7.1 讨论 | 第46-49页 |
| 7.2 对策建议分析 | 第49-50页 |
| 7.3 误差分析 | 第50-51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8.1 结论 | 第51页 |
| 8.2 不足 | 第51页 |
| 8.3 展望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