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5页 |
附表索引 | 第15-1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表面织构润滑影响 | 第20-24页 |
1.1.1 表面织构的加工方法 | 第21页 |
1.1.2 表面织构对润滑影响的应用研究 | 第21-23页 |
1.1.3 基于微观粗糙度的润滑分析模型的研究 | 第23-24页 |
1.2 滑动表面仿生润滑的研究概况 | 第24-27页 |
1.3 微循环润滑的研究概况 | 第27页 |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其科学要点 | 第27-32页 |
1.4.1 选题的背景 | 第27-28页 |
1.4.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页 |
1.4.3 课题来源 | 第28页 |
1.4.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8-29页 |
1.4.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1.4.6 本文的写作框架 | 第30-32页 |
第2章 微循环润滑表面仿生网格织构设计及其表征 | 第32-42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微循环网格织构设计原理 | 第32-36页 |
2.3 微循环仿生网格织构设计及其表征 | 第36-41页 |
2.3.1 基于鲨鱼表皮的仿生设计 | 第36页 |
2.3.2 网格织构表面微观织构造型 | 第36-39页 |
2.3.3 仿生网格织构的表征 | 第39-41页 |
2.4 本章结论 | 第41-42页 |
第3章 表面微循环动压润滑效应研究 | 第42-53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微循环动压润滑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 第42-45页 |
3.2.1 网格织构表面的动压润滑模型 | 第42-43页 |
3.2.2 网格织构表面的动压润滑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43-45页 |
3.3 网格织构表面的润滑性能试验 | 第45-46页 |
3.4 网格织构润滑性能的试验结果 | 第46-50页 |
3.4.1 网格织构表面的润滑磨损性能 | 第46-47页 |
3.4.2 网格织构表面的摩擦性能 | 第47-49页 |
3.4.3 网格织构表面的润滑剂流动性能 | 第49-50页 |
3.5 网格织构表面润滑状态的STRIBECK曲线特征描述 | 第50-51页 |
3.6 本章结论 | 第51-53页 |
第4章 表面微循环局域弹流润滑效应研究 | 第53-77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微循环润滑局域接触变形特征研究 | 第53-56页 |
4.2.1 局域接触形态 | 第53-54页 |
4.2.2 局域工程表面表征 | 第54-56页 |
4.3 微循环弹流润滑模型 | 第56-65页 |
4.3.1 局域弹性接触变形计算模型 | 第56-61页 |
4.3.2 局域弹流润滑计算模型 | 第61-63页 |
4.3.3 微循环局域弹流润滑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63-65页 |
4.4 微循环局域润滑效应讨论 | 第65-67页 |
4.5 基于材料特性的局域弹流润滑实例应用分析 | 第67-74页 |
4.5.1 材料微弹性模量计算 | 第68-69页 |
4.5.2 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69-72页 |
4.5.3 材料结构特征的影响 | 第72-74页 |
4.6 表面微弹流补偿效应实验例 | 第74-75页 |
4.6.1 试样及其试验条件 | 第74-75页 |
4.6.2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75页 |
4.7 本章结论 | 第75-77页 |
第5章 表面微循环润滑局域失效机理研究 | 第77-94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微循环润滑局域接触热弹性变形特征 | 第77-82页 |
5.2.1 局域热弹性耦合接触变形计算 | 第77-79页 |
5.2.2 材料热参数对局域热弹性接触变形的影响 | 第79-82页 |
5.3 微循环润滑局域接触磨损研究 | 第82-85页 |
5.3.1 局域接触区的表面温升模型 | 第82页 |
5.3.2 局域接触区的热传导方程 | 第82-83页 |
5.3.3 局域接触区摩擦热分析计算 | 第83-85页 |
5.4 局域接触区的磨损模型 | 第85-88页 |
5.4.1 磨损失效的理论分析 | 第86-87页 |
5.4.2 模型的可信度评估 | 第87-88页 |
5.5 局域磨损失效分析 | 第88-91页 |
5.5.1 滑动速度对磨损的影响 | 第88-89页 |
5.5.2 表面粗糙度对磨损的影响 | 第89页 |
5.5.3 载荷对磨损的影响 | 第89-90页 |
5.5.4 接触变形对磨损的影响 | 第90-91页 |
5.6 粗糙表面局域磨损失效的动态过程 | 第91-93页 |
5.7 本章结论 | 第93-94页 |
第6章 微循环润滑表面网格织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 第94-107页 |
6.1 引言 | 第94页 |
6.2 建立网格织构表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94-97页 |
6.2.1 离散迭代模型 | 第96-97页 |
6.2.2 数值求解过程 | 第97页 |
6.3 优化模型的计算结果 | 第97-101页 |
6.4 网格织构表面优化模型的验证 | 第101-102页 |
6.5 网构表面的参数优化及其讨论 | 第102-106页 |
6.6 本章结论 | 第106-10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10页 |
7.1 总结 | 第107-108页 |
7.2 创新点 | 第108页 |
7.3 未来展望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9页 |
附录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119-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