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语素和语义在词汇快速识别中的作用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前言第11页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第11-28页
    1.1 多语素词识别的理论模型第11-13页
        1.1.1 语素通达模型(Morpheme Access Model, MAM)第12页
        1.1.2 整词通达模型(Word Access Model,WAM)第12页
        1.1.3 混合通达模型(Combined Access Model,CAM)第12-13页
    1.2 多语素词快速识别的研究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第13-16页
        1.2.1 掩蔽启动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第13-14页
        1.2.2 非掩蔽启动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3 掩蔽和非掩蔽相结合的启动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第15页
        1.2.4 语义启动范式及其相关研究第15-16页
    1.3 在词汇通达中语素、语义和字形作用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语素和语义在词汇通达中的作用第16-19页
        1.3.2 字形在词汇通达中的作用第19-20页
    1.4 在词汇通达中语素、语义和字形作用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0-26页
        1.4.1 字频词频的相关研究第21页
        1.4.2 语素位置信息的加工影响第21-23页
        1.4.3 语素语义和整词语义关系(语义透明度)的相关研究第23-26页
        1.4.4 多义语素的语义加工第26页
    1.5 眼动技术在词汇识别中的应用第26-28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第28-31页
    2.1 问题提出第28-29页
    2.2 研究的意义第29-30页
    2.3 研究目的第30-31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31-47页
    3.1 实验一:掩蔽实验范式(语义任务)下汉语语素和语义在词汇快速识别中的作用第31-38页
        3.1.1 实验目的第31页
        3.1.2 实验方法第31-35页
        3.1.3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3.1.4 讨论与小结第37-38页
    3.2 实验二:掩蔽启动范式(有无相同字任务)下汉语语素和语义在词汇快速识别中的作用第38-42页
        3.2.1 实验目的第38页
        3.2.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3.2.3 结果与分析第40-41页
        3.2.4 讨论与小结第41-42页
    3.3 实验三:非掩蔽启动范式(语义任务)下汉语语素和语义在词汇快速识别中的作用第42-47页
        3.3.1 实验目的第42页
        3.3.2 实验方法第42-44页
        3.3.3 结果与分析第44-46页
        3.3.4 讨论与小结第46-47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47-51页
    4.1 汉语语素、语义的作用探讨第47-48页
    4.2 语素激活的时间进程在中英文中的比较第48-49页
    4.3 研究范式对语素语义研究结果的影响第49页
    4.4 多语素词识别的理论模型对本研究结果的解释第49-50页
    4.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50-51页
第五部分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附录第56-65页
    附录 1:材料评定问卷第56-58页
    附录 2:实验材料第58-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夫妻共同财产制度
下一篇:一种龙眼新病害—红粉病的病原菌鉴定、致病性与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