埕岛东斜坡古近系储层地震反演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1 叠后反演技术发展 | 第8-9页 |
1.2.2 工区研究现状 | 第9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埕岛东斜坡古近系储层地球物理方法研究 | 第12-16页 |
2.1 小波分频的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2.2 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技术 | 第13-16页 |
第3章 地震反演技术在埕岛东斜坡古近系的应用 | 第16-39页 |
3.1 工区概况 | 第16-18页 |
3.1.1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6-17页 |
3.1.2 地层沉积特征 | 第17页 |
3.1.3 勘探概况 | 第17-18页 |
3.1.4 存在问题 | 第18页 |
3.2 地震资料特殊处理 | 第18-23页 |
3.2.1 地震资料分析 | 第19-20页 |
3.2.2 小波分频处理流程 | 第20页 |
3.2.3 小波分频处理效果分析 | 第20-23页 |
3.3 层序界面划分 | 第23-27页 |
3.3.1 井震标定 | 第23-25页 |
3.3.2 层序界面追踪解释 | 第25-27页 |
3.4 岩石物理特征分析 | 第27-33页 |
3.4.1 岩石物理统计的目的 | 第27页 |
3.4.2 岩石物理统计方法 | 第27页 |
3.4.3 岩石物理统计成果 | 第27-33页 |
3.5 测井曲线非线性重构 | 第33-36页 |
3.5.1 测井曲线重构的目的 | 第33-34页 |
3.5.2 测井曲线重构方法原理 | 第34-35页 |
3.5.3 测井曲线重构效果 | 第35-36页 |
3.6 油层分布规律 | 第36页 |
3.7 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 | 第36-39页 |
3.7.1 叠后地震反演的实现过程 | 第36-37页 |
3.7.2 储层预测实现步骤 | 第37-39页 |
第4章 地震反演在埕岛东斜坡古近系的成果分析 | 第39-65页 |
4.1 叠后地震反演效果分析 | 第39-43页 |
4.2 储层预测成果与分析 | 第43-62页 |
4.2.1 东营组 | 第43-56页 |
4.2.2 沙河街组 | 第56-62页 |
4.3 有利目标预测 | 第62-65页 |
4.3.1 潜力区预测的基本思路 | 第62-63页 |
4.3.2 潜力区成果 | 第63-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