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3页 |
1.1 题目来源 | 第7页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7-10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4.1 玉东-玛东断裂带几何学样式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10页 |
1.4.2 玉东-玛东断裂带运动过程与构造演化分析 | 第10页 |
1.4.3 玉东-玛东断裂带形成机制探讨 | 第10-11页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6 完成工作量 | 第12页 |
1.7 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塘古巴斯坳陷及邻区地质概况 | 第13-18页 |
2.1 塘古巴斯坳陷及周缘地层和不整合特征 | 第13-15页 |
2.2 塘古巴斯坳陷及周缘构造古地理演化概况 | 第15-18页 |
2.2.1 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及沉积古地理特征 | 第15-16页 |
2.2.2 晚古生代-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沉积古地理特征 | 第16-18页 |
第3章 玉东-玛东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18-33页 |
3.1 断裂带展布特征 | 第18页 |
3.2 断裂带剖面构造样式特征 | 第18-31页 |
3.2.1 玉北7断裂带和玉北1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18-22页 |
3.2.2 玉东1断裂带、玉东2断裂带和玉东4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22页 |
3.2.3 玛东1断裂带和玛东2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22-24页 |
3.2.4 玉东-玛东3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24-25页 |
3.2.5 玛东4断裂带和玉东-玛东5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25-28页 |
3.2.6 塘北断裂带和塘参1井断裂带构造样式 | 第28-31页 |
3.3 研究区差异变形规律 | 第31-33页 |
第4章 玉东-玛东断裂带运动学特征和构造演化 | 第33-45页 |
4.1 研究区典型构造样式运动学模式 | 第33-37页 |
4.1.1 玉东地区典型构造样式运动学模式 | 第33-34页 |
4.1.2 玛东地区典型构造样式运动学模式 | 第34-35页 |
4.1.3 塘北地区典型构造样式运动学模式 | 第35-37页 |
4.2 研究区断裂带整体演化 | 第37-45页 |
4.2.1 玉东地区断裂带整体演化 | 第37-40页 |
4.2.2 玛东地区断裂带整体演化 | 第40-42页 |
4.2.3 塘北地区断裂带整体演化 | 第42-45页 |
第5章 玉东-玛东断裂带形成机理 | 第45-53页 |
5.1 玉东-玛东断裂带构造样式差异控制因素 | 第45-46页 |
5.2 玉东-玛东断裂带逆冲方向成因 | 第46-49页 |
5.3 研究区早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构造变形和演化特征 | 第49-5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