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主要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20-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资源型城市 | 第20页 |
2.1.2 旅游产业 | 第20-21页 |
2.1.3 接续产业 | 第21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2.2.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 第22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2.2.4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3页 |
2.3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现状分析 | 第25-35页 |
3.1 成熟型资源型城市 | 第26-31页 |
3.2 成长型资源型城市 | 第31-32页 |
3.3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 | 第32-33页 |
3.4 衰退型资源型城市 | 第33-34页 |
3.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发展旅游产业对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助推作用 | 第35-38页 |
4.1 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 第35-36页 |
4.2 有利于增加社会劳动就业 | 第36页 |
4.3 有利于改善山西生态环境 | 第36-37页 |
4.4 有利于树立资源型城市新形象 | 第37页 |
4.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山西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测评与分析 | 第38-48页 |
5.1 地级市旅游发展潜力测评 | 第38-45页 |
5.1.1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1页 |
5.1.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41页 |
5.1.3 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与分析 | 第41-42页 |
5.1.4 旅游发展潜力因子分析与PCA分析 | 第42-43页 |
5.1.5 旅游发展潜力得分与评价 | 第43-45页 |
5.2 县级市旅游发展潜力测评 | 第45-47页 |
5.2.1 测评指标设定 | 第45-46页 |
5.2.2 测评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国内外旅游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借鉴 | 第48-53页 |
6.1 国外旅游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借鉴 | 第48-50页 |
6.1.1 德国鲁尔模式 | 第48-49页 |
6.1.2 日本九州模式 | 第49页 |
6.1.3 国外旅游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借鉴 | 第49-50页 |
6.2 国内旅游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借鉴 | 第50-52页 |
6.2.1 焦作模式 | 第50-51页 |
6.2.2 阜新模式 | 第51页 |
6.2.3 国内旅游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借鉴 | 第51-52页 |
6.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七章 旅游助推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构建 | 第53-62页 |
7.1 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的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 | 第54-56页 |
7.2 旅游发展潜力较小的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 | 第56-57页 |
7.3 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的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 | 第57-59页 |
7.4 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的衰退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 | 第59-60页 |
7.5 旅游发展潜力较小的再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 | 第60-61页 |
7.6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1、结论 | 第62-63页 |
2、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