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2.1 双边市场文献回顾 | 第13-16页 |
1.2.2 第三方支付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2.3 产业组织理论文献回顾 | 第18-20页 |
1.2.4 双边市场规制理纶文献回顾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 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第三方支付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 | 第23-37页 |
2.1 电子商务 | 第23-24页 |
2.1.1 电子商务的含义 | 第23页 |
2.1.2 电子商务关联对象 | 第23-24页 |
2.1.3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 第24页 |
2.2 第三方支付性质与运行机理 | 第24-32页 |
2.2.1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功能 | 第25-26页 |
2.2.3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营模式 | 第26-29页 |
2.2.4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安全机制 | 第29-30页 |
2.2.5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经济特性 | 第30-31页 |
2.2.6 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 | 第31-32页 |
2.3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2.3.1 持续上升的交易额 | 第32-33页 |
2.3.2 第三方市场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2.4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制现状 | 第34-37页 |
2.4.1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制依据 | 第34页 |
2.4.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规制框架 | 第34-35页 |
2.4.3 规制框架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第3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垄断的形成机理 | 第37-48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3.2 平台进入支付市场 | 第39-42页 |
3.2.1 几点假设 | 第40页 |
3.2.2 第一种情形:平台遵守承诺 | 第40-41页 |
3.2.3 第二种情形:平台欺诈用户 | 第41页 |
3.2.4 平台与用户的动态博弈模型 | 第41-42页 |
3.3 最早进入市场的平台获得垄断地位 | 第42-48页 |
3.3.1 几点假设 | 第42页 |
3.3.2 第一期 | 第42-43页 |
3.3.3 第二期 | 第43-44页 |
3.3.4 第三期 | 第44-46页 |
3.3.5 结论 | 第46-48页 |
第4章 “锁定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8-61页 |
4.1 理论基础 | 第48页 |
4.2 模型的研究假设 | 第48-56页 |
4.2.1 顾客忠诚 | 第48-50页 |
4.2.2 转换成本 | 第50-52页 |
4.2.3 顾客满意 | 第52-53页 |
4.2.4 顾客信任 | 第53-54页 |
4.2.5 服务质量 | 第54-56页 |
4.3 量表的建立 | 第56-58页 |
4.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8-59页 |
4.4.1 模型的检验 | 第58-59页 |
4.4.2 模型的再检验 | 第59页 |
4.5 结论 | 第59-61页 |
第5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垄断性的效率分析 | 第61-70页 |
5.1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市场势力及垄断势力 | 第61-62页 |
5.1.1 市场势力 | 第61页 |
5.1.2 市场势力与垄断势力 | 第61-62页 |
5.2 第三方支付歧视定价行为分析 | 第62-64页 |
5.2.1 第一种情况:平台实行价格歧视 | 第62-63页 |
5.2.2 第二种情况:平台不实行价格歧视 | 第63-64页 |
5.3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静态效率分析 | 第64-67页 |
5.3.1 资源配置校率 | 第64-65页 |
5.3.2 生产效率 | 第65-67页 |
5.4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动态效率分析 | 第67-68页 |
5.4.1 垄断的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 | 第67-68页 |
5.4.2 网络外部性与技术创新 | 第68页 |
5.4.3 兼容与技术创新 | 第68页 |
5.5 本章结论 | 第68-70页 |
第6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垄断规制建议 | 第70-75页 |
6.1 完善进退规制政策 | 第70-72页 |
6.1.1 进入规制 | 第70-71页 |
6.1.2 退出规制 | 第71-72页 |
6.2 提高电子商务平台支付方式的兼容性 | 第72-73页 |
6.3 规范电子商务平台对支付方式的定价行为 | 第73页 |
6.4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 第73页 |
6.5 完善金融规制 | 第73-75页 |
6.5.1 完善备付金管理,降低金融风险 | 第73-74页 |
6.5.2 加强消费者保障机制,降低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 | 第74-75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75-77页 |
附录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