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初中数学问题的全知识图谱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数学知识网络的研究现状第12页
        1.2.2 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本体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基础第17-32页
    2.1 数学知识网络第17-18页
        2.1.1 表示形式第17-18页
        2.1.2 知识网络的特征第18页
    2.2 知识图谱第18-22页
        2.2.1 知识图谱概述第18-20页
        2.2.2 知识图谱的构建第20-22页
    2.3 知识处理第22-25页
        2.3.1 知识的表示第22-23页
        2.3.2 知识的获取第23-24页
        2.3.3 知识的推理第24-25页
    2.4 本体第25-29页
        2.4.1 本体理论概述第25页
        2.4.2 基于Web的本体描述语言第25-28页
        2.4.3 本体的构建第28-29页
    2.5 语义相似度第29-31页
        2.5.1 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第30页
        2.5.2 语义相似度的计算方法第30-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构建研究第32-53页
    3.1 基于本体的知识处理第32-33页
    3.2 本体与知识图谱的映射第33-35页
    3.3 基于本体构建知识图谱的基本组成框架第35-38页
        3.3.1 用户交互层第35-36页
        3.3.2 知识图谱展示层第36页
        3.3.3 本体描述层第36-37页
        3.3.4 资源存储层第37-38页
    3.4 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通用构建方法第38-42页
        3.4.1 本体的构建方法第38-39页
        3.4.2 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第39-40页
        3.4.3 基于本体构建知识图谱的具体步骤第40-42页
    3.5 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中知识元的获取第42-50页
        3.5.1 知识元的语义相似度计算模型第43-44页
        3.5.2 知识元的语义相似度具体计算方法第44-50页
    3.6 基于本体的知识图谱中属性的获取第50-52页
        3.6.1 对象属性关系第51-52页
        3.6.2 数据属性关系第52页
    3.7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基于本体的初中数学问题全知识图谱的构建第53-71页
    4.1 影响初中数学问题全知识图谱的构建因素第53-54页
    4.2 基于本体的初中数学问题全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第54-56页
    4.3 基于本体构建初中数学知识图谱的详细过程第56-70页
        4.3.1 确定构建目标第56页
        4.3.2 确定核心知识概念集第56-58页
        4.3.3 划分知识块第58页
        4.3.4 获取和确定知识节点第58-60页
        4.3.5 确定类层次结构第60-65页
        4.3.6 定义类属性及关系第65-67页
        4.3.7 实现实例可视化第67-69页
        4.3.8 评审和检索第69-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初中数学知识图谱的应用第71-87页
    5.1 基于知识图谱的初中数学问题评测方法第71-79页
        5.1.1 知识点的评测方法第71-73页
        5.1.2 问题求解技能的评测方法第73-76页
        5.1.3 基于知识图谱的模糊综合评测方法第76-79页
    5.2 评测方法在初中数学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应用第79-86页
        5.2.1 评测实验运行环境第79-81页
        5.2.2 评测实验案例第81-84页
        5.2.3 评测数据分析和方法验证第84-86页
        5.2.4 评测方法的验证结果第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87-89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87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4-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农村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