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小额诉讼程序的概述 | 第10-18页 |
(一) 小额诉讼程序的概念 | 第10-11页 |
1、国外学者的观点 | 第10页 |
2、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10页 |
3、本文的观点 | 第10-11页 |
(二) 小额诉讼程序的特征 | 第11-13页 |
1、诉讼标的额较小 | 第11页 |
2、在性质上依然是法院进行的司法审判程序 | 第11-12页 |
3、审理程序更为简单 | 第12页 |
4、对上诉进行严格限制 | 第12-13页 |
5、调审一体化 | 第13页 |
(三) 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的价值 | 第13-15页 |
1、让更多的人接近正义 | 第13-14页 |
2、体现了诉讼效率的重要性 | 第14页 |
3、保障了费用的相当性 | 第14-15页 |
4、促进民事诉讼程序的多元化 | 第15页 |
5、增强司法公信力 | 第15页 |
(四) 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比较 | 第15-18页 |
1、相近之处 | 第16页 |
2、相异之处 | 第16-18页 |
二、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法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18-24页 |
(一)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法治沿革和现状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1、附庸于简易程序之中 | 第19页 |
2、无独立的法庭和审判人员 | 第19-20页 |
3、诉讼标的额难以掌控 | 第20页 |
4、管辖原则不明确 | 第20-21页 |
5、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忽视 | 第21页 |
6、诉讼主体资格的忽视 | 第21页 |
7、执行制度不完善 | 第21-22页 |
8、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 | 第22-23页 |
9、绩效考核使法院有意规避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 第23-24页 |
三、对域外小额诉讼程序的考察及启示 | 第24-29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小额诉讼程序 | 第24-25页 |
1、台湾 | 第24-25页 |
2、日本 | 第25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小额诉讼程序 | 第25-27页 |
1、美国 | 第26页 |
2、英国 | 第26-27页 |
(三) 域外小额诉讼程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1、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27-28页 |
2、有效限制滥讼现象 | 第28页 |
3、专业的审判机构 | 第28-29页 |
四、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建议 | 第29-36页 |
(一) 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1、我国具备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的社会环境基础 | 第29页 |
2、我国具备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司法基础支撑条件 | 第29-30页 |
(二) 完善的建议 | 第30-36页 |
1、赋予小额诉讼程序独立的法律地位 | 第30页 |
2、设立专门的小额法庭和工作人员 | 第30-31页 |
3、明确小额诉讼标的额适用范围 | 第31页 |
4、明确小额诉讼的管辖原则 | 第31-32页 |
5、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 第32-33页 |
6、对诉讼主体资格予以限制防止“滥讼” | 第33-34页 |
7、完善执行程序 | 第34页 |
8、完善救济程序 | 第34-35页 |
9、改变现有的评估机制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