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公司机会规则概览 | 第10-20页 |
一、公司机会规则的基本内容 | 第10-14页 |
(一) 公司机会规则的基本含义 | 第10-11页 |
(二) 公司机会规则在英美国家的演进 | 第11-12页 |
(三) 公司机会规则是公司受信人忠实义务的子规则 | 第12-14页 |
二、公司机会规则与竞业禁止规则的区别 | 第14-16页 |
三、界定公司机会是公司机会规则的运行前提 | 第16-20页 |
(一) 公司机会是公司机会规则调整的对象 | 第16-18页 |
(二) 法律性质与认定标准是界定公司机会的两个着眼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司机会的法律性质 | 第20-27页 |
一、英美国家公司机会的无形财产属性 | 第20-21页 |
二、我国学者视角下的公司机会法律性质 | 第21-24页 |
(一) 公司机会的法律性质是无形财产属性 | 第22-23页 |
(二) 公司机会的法律性质是期待权属性 | 第23页 |
(三) 公司机会的法律性质是公司法上的特别权利属性 | 第23-24页 |
三、公司机会应具有财产法益的法律性质 | 第24-27页 |
(一) 反思我国学者关于公司机会法律性质的观点 | 第24-25页 |
(二) 公司机会具有财产法益属性的理由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英美国家公司机会界定的司法实践 | 第27-40页 |
一、英美国家公司机会的一般认定标准 | 第27-34页 |
(一) 从公司的角度认定公司机会的标准 | 第28-29页 |
1、以利益为核心的认定标准 | 第28页 |
2、以经营范围为核心的认定标准 | 第28-29页 |
(二) 从公司受信人的角度认定公司机会的标准 | 第29-32页 |
1、公平标准 | 第30页 |
2、不争利规则与权力滥用理论 | 第30-32页 |
(三) 结合公司和公司受信人的标准综合认定公司机会 | 第32页 |
(四) 启发思考 | 第32-34页 |
二、英美国家公司机会的除外认定标准 | 第34-40页 |
(一) 合理利用理论的价值 | 第34-35页 |
(二) 英美国家公司受信人合理利用公司机会的情形 | 第35-38页 |
1、公司财政上不能利用 | 第35页 |
2、公司法律上不能利用 | 第35-36页 |
3、第三方拒绝合作 | 第36页 |
4、事前披露后的公司拒绝利用 | 第36-37页 |
5、公司未决利用 | 第37-38页 |
(三) 启发思考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立法如何界定公司机会的思考和建议 | 第40-49页 |
一、我国公司机会界定应遵循的原则 | 第41-43页 |
(一) 脆弱性原则 | 第41页 |
(二) 操作性原则 | 第41-42页 |
(三) 特色性原则 | 第42页 |
(四) 双重性原则 | 第42-43页 |
二、建议立法中明确我国公司机会的法律性质 | 第43-44页 |
三、我国公司机会界定的具体规则的建议 | 第44-49页 |
(一) 我国学者对公司机会界定的具体规则的建议 | 第44-46页 |
1、我国学者提出的公司机会认定标准 | 第44-45页 |
2、评价反思 | 第45-46页 |
(二) 我国公司机会个案判定需要理性第三人的介入 | 第46-47页 |
(三) 我国公司机会界定的具体规则的内容设计建议 | 第47-49页 |
1、我国公司机会认定的具体标准 | 第47-48页 |
2、我国公司机会认定的实践流程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谢辞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