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1 事件处理技术 | 第16页 |
1.2.2 情境融合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7-18页 |
1.4 论文总体框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事件系统架构 | 第20-32页 |
2.1 事件系统 | 第20-24页 |
2.1.1 系统 | 第20-21页 |
2.1.2 状态 | 第21-22页 |
2.1.3 离散事件系统 | 第22-24页 |
2.2 事件驱动架构的一般模式 | 第24-28页 |
2.2.1 事件驱动架构定义 | 第24-25页 |
2.2.2 事件驱动架构的系统结构 | 第25-27页 |
2.2.3 事件驱动架构特点 | 第27页 |
2.2.4 传统事件驱动架构的不足 | 第27-28页 |
2.3 信息融合下的事件系统架构 | 第28-30页 |
2.3.1 事件系统中的信息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2.3.2 基于人-物-场信息融合的事件系统架构模式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信息结构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 第32-41页 |
3.1 信息融合 | 第32-34页 |
3.1.1 信息融合的概念 | 第32页 |
3.1.2 JDL信息融合功能模型 | 第32-34页 |
3.2 情境信息的概念与应用 | 第34-36页 |
3.2.1 情境信息的概念 | 第34页 |
3.2.2 情境信息的应用 | 第34-36页 |
3.3 复杂事件处理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36-37页 |
3.3.1 复杂事件处理的概念 | 第36-37页 |
3.3.2 复杂事件处理的产生背景和主要思想 | 第37页 |
3.4 基于人-物-场信息融合的事件信息结构 | 第37-39页 |
3.5 基于人-物-场信息融合的事件处理方法 | 第39-4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本体的场景信息建模 | 第41-47页 |
4.1 本体的相关概念 | 第41-44页 |
4.1.1 本体的定义 | 第41-42页 |
4.1.2 本体的作用 | 第42-43页 |
4.1.3 本体的结构 | 第43-44页 |
4.2 构建本体模型的步骤与原则 | 第44-45页 |
4.2.1 构建本体模型的步骤 | 第44页 |
4.2.2 构建本体模型的原则 | 第44-45页 |
4.3 基于本体的场信息建模内容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基于人-物-场信息融合的信息处理模型的应用 | 第47-53页 |
5.1 情境描述 | 第47-48页 |
5.2 钢铁连铸-连轧的信息结构模型与事件处理 | 第48-49页 |
5.3 钢铁连铸-连轧环境信息的实例化 | 第49-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53-54页 |
6.2 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