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1-26页 |
1.1 配位化学概述 | 第11-12页 |
1.2 杂环类配体概述 | 第12-16页 |
1.2.1 氮杂环化合物 | 第12-14页 |
1.2.2 氧杂环类化合物 | 第14-15页 |
1.2.3 硫杂环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1.3 希夫碱金属配合物概述 | 第16-24页 |
1.3.1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7-19页 |
1.3.2 在化学分析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3 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20-22页 |
1.3.4 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 第22-24页 |
1.4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4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2 新型杂环类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41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3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2.2 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2.2.3 中间体的合成 | 第27-28页 |
2.2.4 新型杂环类配体的合成 | 第28-35页 |
2.2.5 配体单晶的培养 | 第35页 |
2.2.6 配体HL_7的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 第35-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2.3.1 配体溶解性测定 | 第37页 |
2.3.2 配体HL_7的晶体结构 | 第37-40页 |
2.4 反应机理 | 第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2-(3-溴5氯2羟基苯基)4甲基-1, 2-喹唑啉-N~3-氧化物(HL_3)及其Ni(Ⅱ)配合物1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 第41-55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2.2 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41页 |
3.2.3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4 Ni(Ⅱ)配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 第42-43页 |
3.2.5 Ni(Ⅱ)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43页 |
3.2.6 Ni(Ⅱ)配合物1的抑菌活性测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3.1 溶解性测定 | 第44页 |
3.3.2 元素分析 | 第44-45页 |
3.3.3 配体及Ni(Ⅱ)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3.3.4 配体及Ni(Ⅱ)配合物1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46页 |
3.3.5 配体及Ni(Ⅱ)配合物1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3.3.6 Ni(Ⅱ)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 | 第47-50页 |
3.3.7 Ni(Ⅱ)配合物1的电化学性质 | 第50-51页 |
3.3.8 Ni(Ⅱ)配合物1的抑菌性研究 | 第51-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2-(3-溴5氯2羟基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_3)及其Co(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 第55-69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4.2.2 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55页 |
4.2.3 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 | 第55-56页 |
4.2.4 Co(Ⅲ)配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 第56-57页 |
4.2.5 Co(Ⅲ)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57页 |
4.2.6 Co(Ⅲ)配合物的抑菌性测试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4.3.1 溶解性测定 | 第57页 |
4.3.2 元素分析 | 第57-58页 |
4.3.3 配体及Co(Ⅲ)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4.3.4 配体及Co(Ⅲ)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9页 |
4.3.5 Co(Ⅲ)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59-64页 |
4.3.6 Co(Ⅲ)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 第64-65页 |
4.3.7 Co(Ⅲ)配合物的抑菌性研究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2-[4-(二乙氨基)-羟基苯基]4甲基-1, 2-喹唑啉-N~3-氧化物(HL_1)及其Ni(Ⅱ)配合物2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 第69-81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9-71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69页 |
5.2.2 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69页 |
5.2.3 配合物的合成 | 第69-70页 |
5.2.4 Ni(Ⅱ)配合物2的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 第70-71页 |
5.2.5 Ni(Ⅱ)配合物2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71页 |
5.2.6 Ni(Ⅱ)配合物2的抑菌性测试 | 第7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0页 |
5.3.1 溶解性测定 | 第71-72页 |
5.3.2 元素分析 | 第72页 |
5.3.3 配体及Ni(Ⅱ)配合物2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72-73页 |
5.3.4 配体及Ni(Ⅱ)配合物2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73页 |
5.3.5 Ni(Ⅱ)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 | 第73-77页 |
5.3.6 Ni(Ⅱ)配合物2的电化学性质 | 第77-78页 |
5.3.7 Ni(Ⅱ)配合物2的抑菌性研究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6 2-[4-(二乙氨基)-羟基苯基]4甲基-1,2-喹唑啉-N~3-氧化物(HL_1)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 | 第81-93页 |
6.1 引言 | 第8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1-83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81页 |
6.2.2 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81页 |
6.2.3 配合物的合成 | 第81-82页 |
6.2.4 Cu(Ⅱ)配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 第82-83页 |
6.2.5 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83页 |
6.2.6 Cu(Ⅱ)配合物的抑菌性测试 | 第8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2页 |
6.3.1 溶解性测定 | 第83-84页 |
6.3.2 元素分析 | 第84页 |
6.3.3 配体及Cu(Ⅱ)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4-85页 |
6.3.4 配体及Cu(Ⅱ)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85页 |
6.3.5 Cu(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85-89页 |
6.3.6 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 第89页 |
6.3.7 Cu(Ⅱ)配合物的抑菌性研究 | 第89-9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