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2.1 关于资金占用主要手段及动因的文献 | 第14-15页 |
1.2.2 关于公司治理与资金占用关系的文献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8-20页 |
2 资金占用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6页 |
2.1 资金占用的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关联方资金占用的定义 | 第20-21页 |
2.1.2 违规担保的定义 | 第21页 |
2.1.3 控制权私利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 违规占用资金的动机 | 第22-24页 |
2.2.1 满足管理层的需要 | 第22页 |
2.2.2 弥补大股东的亏损 | 第22-23页 |
2.2.3 谋取私人经济利益 | 第23页 |
2.2.4 实现多元化投资 | 第23-24页 |
2.3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页 |
2.3.2 公司治理理论 | 第24-25页 |
2.3.3 股权制衡理论 | 第25-26页 |
3 亚星化学违规占用资金案例介绍 | 第26-35页 |
3.1 亚星化学简介 | 第26-29页 |
3.1.1 公司介绍 | 第26页 |
3.1.2 行业现状 | 第26-29页 |
3.2 亚星化学公司治理结构 | 第29-32页 |
3.2.1 公司股权结构 | 第29-30页 |
3.2.2 公司治理结构 | 第30-32页 |
3.3 亚星化学违规占用资金的方式 | 第32-35页 |
3.3.1 关联方资金占用 | 第33页 |
3.3.2 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 第33-34页 |
3.3.3 违规担保 | 第34-35页 |
4 亚星化学违规占用资金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 第35-51页 |
4.1 亚星化学违规占用资金的内部治理原因 | 第35-42页 |
4.1.1 亚星化学股权结构缺陷 | 第35-37页 |
4.1.2 亚星化学治理结构缺陷 | 第37-41页 |
4.1.3 亚星化学内部控制缺陷 | 第41-42页 |
4.2 亚星化学违规占用资金的外部治理原因 | 第42-45页 |
4.2.1 关联交易与担保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42-44页 |
4.2.2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不充分 | 第44-45页 |
4.2.3 证监会执法缺乏连续性 | 第45页 |
4.3 亚星化学违规占用资金的财务后果分析 | 第45-51页 |
4.3.1 资产负债率连年升高导致偿债能力下降 | 第45-47页 |
4.3.2 净利润连续为负导致盈利能力过低 | 第47-48页 |
4.3.3 高管频繁更迭致使发展能力减弱 | 第48-49页 |
4.3.4 股价走低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 第49-51页 |
5 防范亚星化学违规占用资金的建议 | 第51-56页 |
5.1 完善亚星化学的治理结构 | 第51-54页 |
5.1.1 大股东适当减持以改进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51-52页 |
5.1.2 完善董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 | 第52页 |
5.1.3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机制 | 第52-53页 |
5.1.4 完善内部激励制度 | 第53页 |
5.1.5 强化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 第53-54页 |
5.2 加强信息披露与监管,完善市场环境 | 第54页 |
5.2.1 会计师事务所应确保关联交易行为的充分披露 | 第54页 |
5.2.2 证监会应加强对信用担保体系的监管 | 第54页 |
5.3 完善中小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体系 | 第54-56页 |
5.3.1 建立完善的股东利益法律保护制度 | 第54-55页 |
5.3.2 加大对不当披露及违规占用资金的惩戒力度 | 第55页 |
5.3.3 保障股东利益受侵害时的诉讼便利性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