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蒙斋中庸讲义》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6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 第2章 袁甫生平与《蒙斋中庸讲义》介绍 | 第19-24页 |
| 2.1 袁甫生卒年考 | 第19-20页 |
| 2.2 袁甫的书院情结与《蒙斋中庸讲义》 | 第20-24页 |
| 第3章 《蒙斋中庸讲义》对《中庸》首章的诠释 | 第24-36页 |
| 3.1 对“性”、“道”、“教”的解释 | 第24-28页 |
| 3.1.1 “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 第24-25页 |
| 3.1.2 “率性之谓道” | 第25-27页 |
| 3.1.3 “修道之谓教” | 第27-28页 |
| 3.2 “本心”与“性” | 第28-31页 |
| 3.3 “发,犹未发也” | 第31-36页 |
| 第4章 《蒙斋中庸讲义》“中庸”释义 | 第36-47页 |
| 4.1 “不差故曰中” | 第36-41页 |
| 4.2 “不异故曰庸” | 第41-42页 |
| 4.3 “中即庸,庸即中” | 第42-44页 |
| 4.4 论“执中”与 | 第44-47页 |
| 第5章 《蒙斋中庸讲义》中“诚”的思想 | 第47-60页 |
| 5.1 论“诚”与“鬼神” | 第47-50页 |
| 5.2 “诚”的内涵 | 第50-57页 |
| 5.2.1 以“实理”释“诚” | 第50-52页 |
| 5.2.2 “实”不足以尽“诚” | 第52-54页 |
| 5.2.3 “诚,即天命之性也” | 第54-57页 |
| 5.3 论“诚”与“成己”、“成物” | 第57-60页 |
| 第6章 《蒙斋中庸讲义》中“慎独”思想 | 第60-69页 |
| 6.1 袁甫的“慎独”思想 | 第60-66页 |
| 6.2 “诚即慎独之谓也” | 第66-69页 |
| 结论 | 第69-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