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情况 | 第12页 |
1.3.1 国外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情况 | 第12页 |
1.3.2 国内充换电设施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4 太原市推广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设施现状 | 第12-13页 |
1.4.1 太原市基本情况 | 第12-13页 |
1.4.2 太原电动汽车及充换电设施现状 | 第13页 |
1.5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充放电特性分析 | 第15-23页 |
2.1电动汽车的分类及其关键技术 | 第15-16页 |
2.1.1 纯电动汽车(EV) | 第15页 |
2.1.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 第15-16页 |
2.1.3 燃料电池汽车(FCEV) | 第16页 |
2.1.4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 | 第16页 |
2.2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技术分析 | 第16-19页 |
2.2.1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分类 | 第16-17页 |
2.2.2 动力电池的性能参数分析 | 第17-18页 |
2.2.3 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 | 第18-19页 |
2.3 电动汽车电池充放电特性分析 | 第19-22页 |
2.3.1 电池充电特性分析 | 第19-21页 |
2.3.2 电池放电特性分析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充换电关键技术分析 | 第23-30页 |
3.1 电动汽车充换电技术分析 | 第23-26页 |
3.1.1 电动汽车整车充电技术分析 | 第23页 |
3.1.2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技术分析 | 第23-24页 |
3.1.3 电动汽车电能供给方式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3.2 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及技术分析 | 第26-28页 |
3.2.1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及技术分析 | 第26-27页 |
3.2.2 电动汽车换电设备及技术分析 | 第27-28页 |
3.3 电动汽车充换电对电网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1 电动汽车充换电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 | 第28页 |
3.3.2 电动汽车充换电对配电网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3 电动汽车充换电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 第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电动汽车充换电负荷预测及仿真分析 | 第30-42页 |
4.1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分析 | 第30-31页 |
4.1.1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 | 第30页 |
4.1.2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方法 | 第30-31页 |
4.2 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4.2.1 电动公交车需求分析 | 第31-32页 |
4.2.2 电动出租车需求分析 | 第32页 |
4.2.3 私人电动乘用车需求分析 | 第32页 |
4.3 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布局分析 | 第32-33页 |
4.4 太原市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模型 | 第33-41页 |
4.4.1 电动汽车负荷预测研究现状 | 第33-34页 |
4.4.2 负荷数据 | 第34页 |
4.4.3 研究方法介绍 | 第34-39页 |
4.4.4 仿真结果比较 | 第39-4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太原市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实践研究 | 第42-48页 |
5.1 电动汽车推广先行城市案例分析 | 第42-44页 |
5.1.1 深圳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站建设情况 | 第42-43页 |
5.1.2 新乡市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及充电站建设情况 | 第43页 |
5.1.3 先行城市对太原电动汽车推广及充换电设施建设的参考借鉴 | 第43-44页 |
5.2 太原市某充换电站建设实践研究 | 第44-47页 |
5.2.1 太原市某充换电站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5.2.2 充换电站主要技术指标 | 第45-4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49页 |
6.2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