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动力电池组热管冷却系统传热特性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锂离子电池发展综述第12-15页
        1.2.1 磷酸铁锂电池第13-14页
        1.2.2 电池管理系统第14-15页
    1.3 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1 电池热模型第15-16页
        1.3.2 电池冷却技术第16-18页
        1.3.3 热管冷却技术第18-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的建立第21-31页
    2.1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数学模型第21-26页
        2.1.1 模型简介第21-22页
        2.1.2 电化学模型第22-24页
        2.1.3 热物性参数与生热机理第24-25页
        2.1.4 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第25-26页
    2.2 电池性能评估第26-27页
        2.2.1 电池容量第26页
        2.2.2 电池充放电曲线第26-27页
        2.2.3 倍率放电下的放电特性第27页
    2.3 单体电池温度特性研究第27-29页
        2.3.1 能量的温度特性第28-29页
        2.3.2 电池极化的温度特性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热管冷却系统传热问题研究第31-45页
    3.1 热管冷却系统概述第31-33页
        3.1.1 热管冷却系统结构第31-32页
        3.1.2 电池热物性参数第32-33页
    3.2 热管模型第33-38页
        3.2.1 热管结构尺寸第33页
        3.2.2 热管等效热阻第33-35页
        3.2.3 热管集总参数模型第35-38页
    3.3 粗糙表面接触热导的分形模型第38-44页
        3.3.1 分形参数确定第39-41页
        3.3.2 分形表面形貌模型第41-43页
        3.3.3 接触热导分形模型第43-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电池组热管冷却系统温度分布第45-59页
    4.1 单体电池温升特性研究第45-48页
        4.1.1 不同放电倍率下单体温升特性第45-46页
        4.1.2 充放电循环下单体温升特性第46-48页
        4.1.3 单体电池生热率第48页
    4.2 动力电池组温度场均匀性第48-52页
        4.2.1 热流耦合建模第48-49页
        4.2.2 强制空气冷却第49-51页
        4.2.3 热管-空气组合冷却第51-52页
    4.3 温度场均匀性影响因素第52-55页
        4.3.1 不同冷却风量下温度场均匀性第52-53页
        4.3.2 不同放电倍率下温度场均匀性第53-54页
        4.3.3 不同环境温度下温度场均匀性第54-55页
    4.4 热管冷却系统冷却特性第55-57页
        4.4.1 温升特性第55-56页
        4.4.2 高温冷却特性第56-57页
        4.4.3 低温加热特性第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动力电池组热管冷却试验第59-69页
    5.1 热管冷却试验系统第59-62页
        5.1.1 试验设备第59-61页
        5.1.2 热管冷却试验系统第61-62页
        5.1.3 冷却系统布置结构第62页
    5.2 试验结果分析第62-64页
    5.3 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第64-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结论第69-70页
    6.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第79-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油/柴油反应控制压燃(RCCI)燃烧机理的仿真研究
下一篇: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损耗计算和温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