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5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概述 | 第9-10页 |
1.2 金属有机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2.1 第VIII族重金属配合物 | 第11-16页 |
1.2.2 稀土金属配合物 | 第16-17页 |
1.2.3 其他金属配合物 | 第17-18页 |
1.3 Cu(I)配合物光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3.1 实验研究 | 第18-21页 |
1.3.2 理论研究 | 第21-22页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 第25-41页 |
2.1 薛定谔方程及一些基本近似 | 第25-26页 |
2.2 分子轨道理论 | 第26-29页 |
2.3 电子相关能 | 第29-31页 |
2.4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1-33页 |
2.5 光化学基本原理 | 第33-41页 |
2.5.1 电子光谱理论 | 第35页 |
2.5.2 选择定则 | 第35-38页 |
2.5.3 激发态的衰减 | 第38-39页 |
2.5.4 辐射跃迁 | 第39-40页 |
2.5.5 无辐射跃迁 | 第40-41页 |
第3章 中性和离子型Cu(I)配合物的理论研究 | 第41-67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41-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66页 |
3.3.1 几何结构优化 | 第43-45页 |
3.3.2 前线分子轨道 | 第45-47页 |
3.3.3 在OLED中表现的比较 | 第47-49页 |
3.3.4 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 第49-52页 |
3.3.5 磷光量子产率 | 第5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含膦、五元氮杂环-吡啶配体的Cu(I)配合物的磷光性质的理论研究 | 第67-89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68-7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0-88页 |
4.3.1 几何结构优化 | 第70-73页 |
4.3.2 前线分子轨道 | 第73-75页 |
4.3.3 在OLED中表现的比较 | 第75页 |
4.3.4 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 第75-79页 |
4.3.5 磷光量子产率 | 第79-8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0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