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性别气质的构建、批判与展望--基于性别意识形态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5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9页
        (一) 选题背景第8页
        (二)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二)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三、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2-13页
        (一)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2-13页
        (二)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3页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3-15页
        (一) 研究方法第13页
        (二) 研究思路第13-15页
第一章 性别气质研究的缘起与视角第15-25页
    第一节 性别气质产生的问题及根源探析第15-17页
        一、性别气质产生的主要问题:性别的二元对立第15-16页
        二、性别气质问题的重要根源:性别意识形态第16-17页
    第二节 性别气质研究的视角:性别意识形态第17-25页
        一、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第18-19页
        二、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第19-23页
        三、女性主义者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借鉴第23-25页
第二章 性别意识形态建构性别气质的过程分析第25-35页
    第一节 性别意识形态的外在规训第25-29页
        一、家庭规训:性别气质的启蒙第26页
        二、学校规训:性别气质的塑造第26-28页
        三、传媒规训:性别气质的强化第28-29页
    第二节 性别意识形态的内在规训第29-35页
        一、表象认知:性别气质的错误认知第30-31页
        二、镜像复制:性别气质的自我复制第31页
        三、自我异化:性别气质的自我操演第31-35页
第三章 性别意识形态建构性别气质的批判性思考第35-43页
    第一节 正面价值第35-38页
        一、经济:性别化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第35-36页
        二、政治:实现社会有效控制与管理第36-37页
        三、文化:促进两性结合与人类繁衍第37-38页
    第二节 负面影响第38-43页
        一、经济:职业的性别隔离与歧视第38-39页
        二、政治:男女权力结构失衡第39-41页
        三、文化:性别气质认知偏差第41-43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性别气质发展的前景展望第43-51页
    第一节 理想性别气质发展的现实意义第43-46页
        一、理想性别气质的基本意涵第43-45页
        二、有助于发展先进性别文化第45页
        三、有助于性别平等意识的传播第45-46页
    第二节 理想性别气质发展的现实路径第46-51页
        一、推进性别平等教育第46-48页
        二、消除职业的性别歧视第48-49页
        三、促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n Analysis of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from Queer Theory
下一篇:旧学新学之冲突融合—读经教育的历史、反思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