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4 理论视角 | 第10-12页 |
1.4.1 基础理论:现代社会结构理论 | 第10-11页 |
1.4.2 其他相关理论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12-16页 |
1.5.1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2-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3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4-15页 |
1.5.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1 有关打工潮对农村影响的研究 | 第16-17页 |
2.2 农村男方婚姻支付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2.1 国外关于农村男方婚姻支付的研究 | 第17页 |
2.2.2 国内关于农村男方婚姻支付的研究 | 第17-20页 |
第三章 闽西C村概况 | 第20-23页 |
3.1 闽西C村的基本情况 | 第20-21页 |
3.2 闽西C村传统婚俗和支付概况 | 第21-23页 |
第四章 C村打工潮背景下男方婚姻支付变迁 | 第23-32页 |
4.1 婚姻支付流程简化 | 第23-25页 |
4.2 支付形式货币化 | 第25-26页 |
4.3 婚宴操办市场化 | 第26-27页 |
4.4 支付主体多样化 | 第27-28页 |
4.5 婚姻支付分化 | 第28-32页 |
第五章 打工潮背景下农村男方婚姻支付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32-40页 |
5.1 经济因素 | 第32-34页 |
5.1.1 打工经济推动婚宴市场化进程 | 第32-33页 |
5.1.2 经济独立推动子辈参与婚姻支付 | 第33-34页 |
5.2 社会因素 | 第34-36页 |
5.2.1 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衡加大男性择偶难度 | 第34-35页 |
5.2.2 通婚距离扩大加速彩礼货币化 | 第35-36页 |
5.3 文化观念因素 | 第36-40页 |
5.3.1 子辈情感因素左右婚姻支付谈判 | 第36-37页 |
5.3.2 观念代差加速传统婚俗简化 | 第37-38页 |
5.3.3 社区情理变化解构彩礼单一标准 | 第38-4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4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0-41页 |
研究讨论与对策建议 | 第4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一 问卷调查 | 第47-49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