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股型受贿犯罪的司法认定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干股型受贿犯罪概述 | 第10-22页 |
第一节 概念及特征 | 第10-14页 |
一、干股概念及分类 | 第10-11页 |
二、干股型受贿犯罪概念及特征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干股受贿行为的规制 | 第14-15页 |
一、收受干股系违纪行为 | 第14-15页 |
二、收受干股系违法行为 | 第15页 |
第三节 干股型受贿犯罪的构成分析 | 第15-20页 |
一、干股型受贿犯罪的犯罪构成 | 第15-17页 |
二、干股型受贿犯罪构成之主观方面剖析 | 第17-19页 |
三、干股型受贿犯罪构成之客观方面剖析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干股型受贿犯罪类型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出资瑕疵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2-24页 |
一、完全未出资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2-23页 |
二、低价受让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3页 |
三、部分出资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套取红利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4-26页 |
一、股金与红利悬殊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4-25页 |
二、扩股分红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技术掩盖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6-27页 |
一、借条掩护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6页 |
二、借壳转让型干股受贿犯罪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干股型受贿犯罪在司法实用中的问题 | 第30-43页 |
第一节 获取干股行为的罪与非罪 | 第30-31页 |
一、数额和情节对干股型受贿定罪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二、通过管理或技术获得干股是否构成干股型受贿 | 第31页 |
第二节 干股型受贿犯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 第31-33页 |
一、以是否实际收受干股作为判断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 第31-32页 |
二、相关证据证明股份发生了实际转让的认定问题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干股型受贿犯罪数额的认定 | 第33-36页 |
一、根据公司存续性质认定干股受贿数额 | 第33-34页 |
二、根据股权是否转让认定干股受贿数额 | 第34-35页 |
三、根据公司扩股性质认定干股受贿数额 | 第35-36页 |
第四节 干股型受贿犯罪的界限划分 | 第36-40页 |
一、与投资经商行为的区别 | 第36-37页 |
二、与合作投资型受贿犯罪的区别 | 第37-38页 |
三、与投资原始股行为的区别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干股型受贿犯罪认定建议 | 第43-48页 |
第一节 确立认定标准 | 第43-45页 |
一、确立实体认定标准 | 第43-45页 |
二、确立追缴程序标准 | 第45页 |
第二节 重视防范措施 | 第45-46页 |
一、革新资源分配政策,提升政府服务意识 | 第45页 |
二、构筑产权申报机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 第45-46页 |
三、重塑全国监察体制,夯实反腐最后防线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