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本文框架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3.3 本文的框架 | 第15-16页 |
2 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概述 | 第16-24页 |
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概念、特征与性质 | 第16-18页 |
2.1.1 住房公积金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住房公积金的特征 | 第16-18页 |
2.1.3 住房公积金的性质 | 第18页 |
2.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立法现状 | 第18-22页 |
2.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8-20页 |
2.2.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0-22页 |
2.3 完善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的意义 | 第22-24页 |
2.3.1 强化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 | 第22页 |
2.3.2 推进城镇住房建设 | 第22页 |
2.3.3 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 第22-23页 |
2.3.4 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 | 第23-24页 |
3 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简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30页 |
3.1 国外相关法律制度简介 | 第24-28页 |
3.1.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 第24-25页 |
3.1.2 美国住房保障制度 | 第25-26页 |
3.1.3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 | 第26-27页 |
3.1.4 日本住宅金融公库 | 第27-28页 |
3.2 国外相关制度的启示 | 第28-30页 |
3.2.1 立法层次高 | 第28页 |
3.2.2 政府作用突出 | 第28-29页 |
3.2.3 独立且专业化管理 | 第29页 |
3.2.4 监管体系健全 | 第29-30页 |
4 我国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4.1 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4.1.1 住房公积金立法层级低 | 第30页 |
4.1.2 法律条文之间存在冲突 | 第30-31页 |
4.2 住房公积金管理与监督机构设置不科学 | 第31-33页 |
4.2.1 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1-32页 |
4.2.2 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定位不准确 | 第32页 |
4.2.3 住房公积金监督主体分散 | 第32-33页 |
4.3 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规定不合理 | 第33-34页 |
4.3.1 住房公积缴存覆盖范围窄 | 第33页 |
4.3.2 缴存比例设计加剧贫富差距 | 第33-34页 |
4.4 住房公积金的运行规定不完善 | 第34-38页 |
4.4.1 住房公积金的存贷缺乏公平性 | 第34-35页 |
4.4.2 住房公积金增值方式单一且分配不合理 | 第35-36页 |
4.4.3 缺乏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 第36-38页 |
5 我国住房公积金法律制度完善建议 | 第38-46页 |
5.1 构建完备住房公积金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5.1.1 提高住房公积金立法层级 | 第38-39页 |
5.1.2 消除法律条文之间的矛盾 | 第39页 |
5.2 优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设置 | 第39-41页 |
5.2.1 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设置 | 第39-40页 |
5.2.2 明确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定位 | 第40页 |
5.2.3 强化住房公积金监督主体职能 | 第40-41页 |
5.3 制定合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规定 | 第41-43页 |
5.3.1 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主体范围 | 第41-42页 |
5.3.2 灵活设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 第42-43页 |
5.4 完善住房公积金运行规定 | 第43-46页 |
5.4.1 制定合理的存贷机制 | 第43页 |
5.4.2 拓宽增值渠道与优化增值收益分配 | 第43-44页 |
5.4.3 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防范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