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中高年级现行社会品德课程标准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前言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 中国小学社会课程的相关研究第10-12页
        (二) 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四、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制定背景与过程第16-24页
    一、中国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与过程第16-19页
        (一) 中国小学社会课程发展历程第16-18页
        (二) 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第18-19页
    二、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制定背景与过程第19-21页
        (一) 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发展历程第19-20页
        (二)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第20-21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的产生背景与过程的对比分析第21-24页
        (一) 社会课程发展历程的差异第21-22页
        (二) 社会课程学科基础差异第22-24页
第二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结构比较第24-28页
    一、两国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24-25页
        (一) 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24-25页
        (二)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25页
    二、两国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比较分析第25-28页
        (一) 两国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的整体布局相似第25-26页
        (二) 两国都强调课程内容从六个层面进行阶段性教学第26页
        (三) 两国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详略不同第26-28页
第三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基本思想比较第28-34页
    一、两国课程性质概述第28-29页
        (一) 中国社会课程性质第28页
        (二) 新加坡社会课程性质第28-29页
    二、两国基本理念概述第29-31页
        (一) 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具体内容第29-30页
        (二)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30-31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对比分析第31-34页
        (一) 两国都强调“以生为主”,注重回归生活第31页
        (二) 两国都注重德育与各门学科的联系与渗透第31-32页
        (三) 两国都重视扩展层面,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第32页
        (四) 两国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不同的发展需要第32-34页
第四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课程目标比较第34-40页
    一、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目标第34-36页
    二、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目标第36-37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第37-40页
        (一) 两国都共同注重能力的培养第37-38页
        (二) 两国都共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第38页
        (三) 两国课程目标侧重点不同第38-40页
第五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课程内容比较第40-50页
    一、中国《品德与社会》课标的课程内容第40-41页
    二、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标的课程内容第41-45页
        (一)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结构第41-42页
        (二)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三大概念第42-43页
        (三)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第43-45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内容的比较第45-50页
        (一) 两国都注重学生生活经验,按“同心圆”结构划分第45页
        (二) 两国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情境第45-46页
        (三) 新加坡重视性教育课程的指导第46页
        (四) 两国具体内容的构成要点不同第46-48页
        (五) 两国课程内容具体化程度不同第48-50页
第六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评价比较第50-54页
    一、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第50-51页
    二、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评价第51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评价的比较第51-54页
        (一) 两国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化第51-52页
        (二) 两国都立足过程,强调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第52-53页
        (三) 两国课程强调的评价方式不同第53-54页
第七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比较的思考与启示第54-58页
    一、中国社会课程标准的特色第54-55页
        (一) 注重生活实际经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第54页
        (二) 教材注重开展多种形式体验性教学活动第54-55页
        (三) 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第55页
    二、新加坡社会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第55-58页
        (一) 课程理念强调国家意识,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培养第55-56页
        (二) 课程内容突出儒家传统文化,又要结合西方文化的精华第56页
        (三) 课程实施上强调品格教育与公民教育并重第56-57页
        (四) 课程教学中强调家长是主要的合作伙伴第57页
        (五) 加强道德实践,逐步完善德育评价标准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学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议论文序列化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下一篇:平顶山市学前体育开展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