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换乘效率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5-18页 |
2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分析 | 第18-34页 |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概述 | 第18-19页 |
·三线换乘站换乘型式及其特点分析 | 第19-24页 |
·三线换乘站换乘型式分析 | 第19-23页 |
·功能特点比较分析 | 第23页 |
·三线换乘站设计原则 | 第23-24页 |
·三线换乘站换乘客流方向分析 | 第24-26页 |
·三线换乘站客流分析 | 第26-30页 |
·客流特性分析 | 第26-29页 |
·换乘客流特性分析 | 第29-30页 |
·国内外三线换乘站介绍 | 第30-32页 |
·国外三线换乘站 | 第30-31页 |
·国内三线换乘站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3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换乘效率方法分析 | 第34-44页 |
·换乘效率分析 | 第34-36页 |
·效率的含义 | 第34-35页 |
·换乘效率的定义 | 第35页 |
·换乘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换乘效率计算方法分析 | 第36-42页 |
·分析方法的提出 | 第36页 |
·换乘效率计算法 | 第36-39页 |
·换乘效率比较法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三线换乘站换乘效率计算及仿真 | 第44-62页 |
·条件的界定 | 第44-49页 |
·设施设计依据 | 第44页 |
·设施条件假定及换乘情况 | 第44-48页 |
·仿真模型基本假设及设置依据 | 第48-49页 |
·仿真及计算 | 第49-56页 |
·换乘客流量均一致 | 第49-52页 |
·换乘客流量一大两小 | 第52-54页 |
·换乘客流量一小两大 | 第54-56页 |
·结果比较分析 | 第56-60页 |
·换乘客流量均一致 | 第56-57页 |
·换乘客流量一大两小 | 第57-58页 |
·换乘客流量一小两大 | 第58-60页 |
·三线换乘站合理换乘型式选择 | 第60-61页 |
·换乘型式影响因素 | 第60-61页 |
·换乘型式选择的建议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宋家庄站仿真分析 | 第62-76页 |
·宋家庄站换乘系统分析 | 第62-68页 |
·宋家庄站换乘站概况 | 第62-64页 |
·宋家庄站换乘客流流向分析 | 第64-65页 |
·宋家庄换乘站客流量及特征分析 | 第65-68页 |
·仿真模型基本假设及设置依据 | 第68-69页 |
·仿真模型基本假设 | 第68页 |
·模型的设置 | 第68-69页 |
·现状方案分析 | 第69-72页 |
·现状方案Vissim仿真过程 | 第69-71页 |
·现状方案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优化方案分析 | 第72-75页 |
·优化方案改进内容 | 第72-73页 |
·优化方案Vissim仿真过程 | 第73-74页 |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