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旅客选择行为 | 第14-15页 |
1.2.2 旅客市场细分 | 第15-16页 |
1.2.3 基于客票数据与LCA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4 收益管理 | 第17-18页 |
1.2.5 国内外研究小结 | 第18-19页 |
1.3 论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论文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高速铁路旅客出行特征分析 | 第22-36页 |
2.1 京沪高铁与沪宁高铁(城际)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2.1.1 服务区域及车站设置 | 第22-23页 |
2.1.2 列车时刻表特点 | 第23页 |
2.2 出行选择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2.2.1 旅客属性 | 第24-25页 |
2.2.2 产品属性 | 第25页 |
2.2.3 购票行为 | 第25-26页 |
2.3 基于客票数据的高铁旅客出行特征 | 第26-35页 |
2.3.1 数据说明与处理 | 第26-27页 |
2.3.2 旅客属性特征 | 第27-28页 |
2.3.3 产品属性特征 | 第28-34页 |
2.3.4 购票行为特征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高速铁路旅客选择行为的交叉分析 | 第36-52页 |
3.1 交叉分析概述 | 第36页 |
3.2 单一属性交叉分析 | 第36-41页 |
3.2.1 旅客属性交叉分析 | 第36-37页 |
3.2.2 产品属性交叉分析 | 第37-39页 |
3.2.3 购票行为交叉分析 | 第39-41页 |
3.3 旅客属性与产品属性交叉分析 | 第41-44页 |
3.3.1 性别对产品属性选择影响 | 第41-42页 |
3.3.2 年龄对产品属性选择影响 | 第42-44页 |
3.4 旅客属性与购票行为交叉分析 | 第44-47页 |
3.4.1 性别对购票行为选择影响 | 第45页 |
3.4.2 年龄对购票行为选择影响 | 第45-47页 |
3.5 产品属性与购票行为交叉分析 | 第47-50页 |
3.5.1 乘车日期对购票行为选择影响 | 第47-48页 |
3.5.2 发车时段对购票行为选择影响 | 第48-49页 |
3.5.3 出行距离对购票行为选择影响 | 第49-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4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的旅客市场细分 | 第52-76页 |
4.1 潜在类别分析介绍及应用 | 第52-55页 |
4.1.1 相关概念及与传统聚类分析的比较 | 第52-53页 |
4.1.2 LCA应用领域及在旅客市场细分中的应用可行性 | 第53-55页 |
4.2 潜在类别模型原理 | 第55-59页 |
4.2.1 概率参数化与模型构建 | 第55-57页 |
4.2.2 参数估计与模型拟合 | 第57-59页 |
4.2.3 潜在分类 | 第59页 |
4.3 案例分析 | 第59-75页 |
4.3.1 数据准备 | 第60-63页 |
4.3.2 模型拟合与参数估计 | 第63-67页 |
4.3.3 分类及正确率验证 | 第67-70页 |
4.3.4 细分市场特征与命名 | 第70-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基于细分市场旅客选择行为的票价策略 | 第76-88页 |
5.1 票价策略概述 | 第76-78页 |
5.2 旅客细分市场选择行为比较 | 第78-83页 |
5.2.1 京沪高铁旅客细分市场选择行为比较 | 第78-81页 |
5.2.2 沪宁高铁旅客细分市场选择行为比较 | 第81-83页 |
5.3 票价策略建议 | 第83-87页 |
5.3.1 京沪高铁票价策略建议 | 第83-85页 |
5.3.2 沪宁高铁票价策略建议 | 第85-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