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7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2 基于柱芳烃的传感器 | 第14-21页 |
1.3 利用AIE效应构建的柱芳烃体系 | 第21-26页 |
1.4 具有光响应性质的柱芳烃体系 | 第26-28页 |
1.5 其他具有良好荧光性能的柱芳烃的合成与应用 | 第28-34页 |
1.6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创新性 | 第34-37页 |
1.6.1 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1.6.2 本论文的创新性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柱[5]芳烃-吡咯并吡咯二酮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己二腈选择性络合研究 | 第37-53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4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8页 |
2.2.2 合成路线 | 第38-39页 |
2.2.3 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42页 |
2.2.4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 第42-43页 |
2.2.5 络合常数的测试方法 | 第43-44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44-52页 |
2.3.1 P1和P2的合成与表征 | 第44-46页 |
2.3.2 P1和P2的光物理性能 | 第46-47页 |
2.3.3 P1和P2的主客体性能 | 第47-52页 |
2.3.4 P1的吸附性能 | 第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基于柱[5]芳烃喹喔啉共轭结构的合成及其对丁二腈和银离子的双响应识别 | 第53-75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60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4-55页 |
3.2.2 合成路线 | 第55页 |
3.2.3 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5-57页 |
3.2.4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 第57-58页 |
3.2.5 络合常数的测试方法 | 第58-60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60-73页 |
3.3.1 H1和H2合成及光物理性能 | 第60-61页 |
3.3.2 H1主客体络合溶剂的选择 | 第61-63页 |
3.3.3 H1对丁二腈的高选择性 | 第63-69页 |
3.3.4 H1在THF溶液中对银离子的高选择性 | 第69-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共轭结构的引入对柱[5]芳烃的主客体性能影响 | 第75-93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6-82页 |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76页 |
4.2.2 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6-78页 |
4.2.3 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 | 第78-79页 |
4.2.4 络合常数的计算 | 第79-8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2-91页 |
4.3.1 主体的光物理性能 | 第82-83页 |
4.3.2 H3-H6的主客体性能 | 第83-91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91-93页 |
第五章 基于喹喔啉共轭聚合物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银离子的比色和荧光淬灭识别 | 第93-107页 |
5.1 引言 | 第9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3-95页 |
5.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93-94页 |
5.2.2 合成路线 | 第94页 |
5.2.3 中间体与目标产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94-95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95-106页 |
5.3.1 P3和P4的合成与表征 | 第95-96页 |
5.3.2 比色检测性能研究 | 第96-97页 |
5.3.3 吸收光谱研究 | 第97-100页 |
5.3.4 荧光研究 | 第100-103页 |
5.3.5 P3对Ag~+的识别机理研究 | 第103-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结论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2页 |
附录 | 第122-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8-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附件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