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炔类化合物原位产生卡宾中间体的研究进展 | 第13-46页 |
1.2.1 烯炔环异构化 | 第13-21页 |
1.2.2 共轭炔烯酮/炔烯醛环化 | 第21-38页 |
1.2.3 炔酯重排 | 第38-45页 |
1.2.4 炔基氧化法 | 第45页 |
1.2.5 其他类型的反应 | 第45-46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 | 第46-47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 | 第47-48页 |
第二章 IPrAuCl/Selectfluor高效催化呋喃卡宾转移反应 | 第48-66页 |
2.1 引言 | 第48-49页 |
2.2 选题思路 | 第49-5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5页 |
2.3.1 金催化呋喃卡宾转移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50-52页 |
2.3.2 金催化呋喃卡宾的环丙烷化反应 | 第52-53页 |
2.3.3 金催化呋喃卡宾的X-H插入反应 | 第53-54页 |
2.3.4 IPrAuCl/Selectfluor体系催化物种的探索 | 第54-55页 |
2.3.5 可能存在的三价金物种及其催化反应的机理 | 第55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55-65页 |
2.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5-56页 |
2.4.2 典型的实验操作 | 第56-65页 |
2.4.2.1 炔烯酮的合成方法: | 第56-57页 |
2.4.2.2 金催化环丙烷化反应 | 第57-63页 |
2.4.2.3 金催化的X-H插入反应 | 第63-6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质子与金属双催化的串联苯并呋喃环化/卡宾转移反应 | 第66-95页 |
3.1 引言 | 第66-67页 |
3.2 选题思路 | 第67-6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3.3.1 质子与金属双催化反应的条件优化 | 第68-69页 |
3.3.2 分子内环丙烷化反应底物拓展 | 第69-71页 |
3.3.3 分子内Buchner反应的拓展 | 第71-72页 |
3.3.4 分子间的环丙烷化反应 | 第72-73页 |
3.3.5 分子内的C-H插入反应 | 第73-74页 |
3.3.6 机理研究 | 第74-75页 |
3.4 实验部分 | 第75-94页 |
3.4.1 反应试剂及仪器 | 第75页 |
3.4.2 典型的实验操作 | 第75-94页 |
3.4.2.1 邻羟甲基苯酚(o-HBA)的合成 | 第75-82页 |
3.4.2.2 铑与三氟醋酸双催化反应 | 第82-91页 |
3.4.2.3 分子间的环丙烷化反应及控制反应 | 第91-9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四章 Rh(Ⅱ)催化的1,n-烯炔醛与1,6-二炔醛环化反应 | 第95-162页 |
4.1 引言 | 第95-97页 |
4.2 选题思路 | 第97-9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98-108页 |
4.3.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98-100页 |
4.3.2 铑催化的不对称烯炔环异构化 | 第100-101页 |
4.3.3 铑催化的二炔环异构化 | 第101-102页 |
4.3.4 机理研究 | 第102-107页 |
4.3.5 [4.1.0]环庚烯的衍生化 | 第107-108页 |
4.4 实验部分 | 第108-161页 |
4.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08页 |
4.4.2 典型的实验操作 | 第108-161页 |
4.4.2.1 烯炔的合成 | 第108-113页 |
4.4.2.2 二炔的合成 | 第113-120页 |
4.4.2.3 Rh催化反应的操作步骤 | 第120-148页 |
4.4.2.4 [4.1.0]环庚烯的衍生化 | 第148-158页 |
4.4.2.5 产物的晶体结构 | 第158-1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61-162页 |
结论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79页 |
附录 | 第179-37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372-373页 |
致谢 | 第373-374页 |
附件 | 第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