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碱木质素改性产物的聚氨酯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0页 |
1.1 聚氨酯 | 第12-25页 |
1.1.1 聚氨酯的结构 | 第13-14页 |
1.1.2 聚氨酯合成的主要反应原理 | 第14-16页 |
1.1.3 聚氨酯的改性 | 第16-25页 |
1.2 木质素在聚氨酯中的应用 | 第25-37页 |
1.2.1 木质素的结构与特性 | 第26-27页 |
1.2.2 木质素在聚氨酯泡沫(PUF)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1.2.3 木质素在聚氨酯薄膜中的应用 | 第30-33页 |
1.2.4 木质素在聚氨酯胶黏剂中的应用 | 第33-35页 |
1.2.5 木质素在聚氨酯弹性体中的应用 | 第35-36页 |
1.2.6 木质素在聚氨酯的其他应用 | 第36-37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37-4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37-38页 |
1.3.2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38-40页 |
第二章 碱木质素的羟基化改性 | 第40-56页 |
2.1 实验 | 第41-4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42-45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5页 |
2.2.1 木质素的精制 | 第45页 |
2.2.2 木质素的羟基化改性 | 第45-50页 |
2.2.3 碱木质素中羟基含量的变化 | 第50-51页 |
2.2.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52页 |
2.2.5 GPC分析 | 第52-53页 |
2.2.6 元素分析 | 第53-54页 |
2.2.7 热稳定性分析 | 第54-55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羟基化木质素的胺化改性 | 第56-69页 |
3.1 实验 | 第57-59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8页 |
3.2.1 羟基化木质素胺化改性 | 第59-63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64页 |
3.2.3 GPC分析 | 第64-65页 |
3.2.4 元素分析 | 第65页 |
3.2.5 胺基显色反应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3.2.6 热稳定性分析 | 第66-68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改性木质素用于聚氨酯材料的合成研究 | 第69-82页 |
4.1 实验 | 第70-7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70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70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70-72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2-81页 |
4.2.1 木质素添加量对聚氨酯膜拉伸强度影响 | 第72-73页 |
4.2.2 木质素的添加量对聚氨酯膜伸长率的影响 | 第73-74页 |
4.2.3 木质素含氮量对聚氨酯膜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4.2.4 聚氨酯膜的吸水性 | 第75-77页 |
4.2.5 聚氨酯膜的耐溶剂性 | 第77-79页 |
4.2.6 聚氨酯膜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79-81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木质素的功能化改性 | 第82-101页 |
5.1 实验 | 第83-86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83-84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84-85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85-8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86-99页 |
5.2.1 碱木质素呋喃化改性 | 第86-92页 |
5.2.2 碱木质素的马来酰亚胺改性 | 第92-96页 |
5.2.3 改性木质素的可逆交联反应 | 第96-99页 |
5.3 本章总结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自修复聚氨酯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101-114页 |
6.1 实验 | 第101-104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101-102页 |
6.1.2 实验仪器 | 第102页 |
6.1.3 实验方法 | 第102-104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2页 |
6.2.1 聚氨酯膜的自修复测试 | 第104-105页 |
6.2.2 聚氨酯膜拉伸性能测试 | 第105-106页 |
6.2.3 聚氨酯膜自修复后拉伸强度变化 | 第106-110页 |
6.2.4 聚氨酯膜热稳定性分析 | 第110-111页 |
6.2.5 聚氨酯膜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111-112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附件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