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前言第10-12页
第一章 错别字概念、认定及类型第12-15页
    一、错别字的概念第12页
    二、错别字的认定第12-13页
    三、错别字的分类第13-15页
        (一) 错字第14页
        (二) 别字第14-15页
第二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第15-31页
    一、县小和镇小五年级各30名学生错别字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第15-24页
        (一) 错别字分布情况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第15-19页
            1. 县小和镇小学生错别字总体分布情况调查结果第15-18页
            2. 数据分析第18-19页
        (二) 错别字的性质与分类情况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第19-24页
            1. 县小和镇小学生错别字性质与分类情况调查结果第19-22页
            2. 数据分析第22-24页
    二、县小和镇小五年级600篇周记中的高频错别字统计、分类及数据分析第24-31页
        (一) 高频错别字统计及分类第24-29页
            1、错字第24-26页
            2、别字第26-29页
        (二) 高频错别字的数据分析第29-31页
第三章 城乡小学五年级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分析第31-41页
    一、客观原因第31-38页
        (一) 汉字自身的原因第31-33页
            1. 同音字的频率效应影响汉字的识别和选择第31-32页
            2. 汉字笔画纵使方式多第32-33页
            3. 形声字声旁表音作用带来的负面效应第33页
        (二) 教师教学的原因第33-35页
            1. 教学重心转移,忽视识字写字教学第33-34页
            2. 汉字教学目标单一、内容片面,方式机械第34页
            3. 批改作业不认真,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不够重视第34-35页
            4. 教师自身汉字学知识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第35页
        (三) 教育环境的原因第35-37页
            1. 保康方言的声调和普通话的比较第36-37页
            2. 保康方言中部分韵母、声母的发音与普通话的比较第37页
        (四) 识字教材原因第37-38页
    二、主观原因第38-41页
        (一) 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38页
        (二) 学习方法依靠死记硬背,对汉字的字义不理解第38-39页
        (三) 思维定势的影响第39页
        (四) 学生对汉字的识别和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不足和错误第39-41页
第四章 减少城乡小学高年级学生错别字的策略探究第41-51页
    一、预防错别字第41-49页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第41-43页
        (二) 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第43-48页
            1. 改进识字教学内容第43-44页
            2. 革新课堂教学方法第44-47页
            3. 强化识字技巧训练第47-48页
        (三)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第48-49页
    二、纠正错别字第49-51页
结束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人教版《化学》(必修1)的化学计算辅助教材的编写
下一篇: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材与教学方法--以人教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