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9-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德育实效文献综述与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7页 |
一 学校德育实效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的内涵 | 第11-12页 |
(二)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现状及其评价 | 第12-13页 |
(三)关于学校德育实效低的原因分析 | 第13-14页 |
(四)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的提升策略 | 第14-16页 |
二 小学德育实效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海口市六所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第17-28页 |
一 调查设计与调查内容、方法 | 第17-18页 |
(一)问卷的设计 | 第17页 |
(二)调查内容 | 第17页 |
(三)调查方法 | 第17-18页 |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8-27页 |
(一)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8-23页 |
(二)教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3-27页 |
三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小学德育实效低的原因探寻 | 第28-34页 |
一 社会观念重智轻德 | 第28-29页 |
(一)重智轻德的社会观念影响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态度 | 第28-29页 |
(二)重智轻德的社会观念影响学生价值判断 | 第29页 |
二 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现象严重 | 第29-30页 |
(一)德育的课堂教学空壳化 | 第29-30页 |
(二)非德育课堂形式化 | 第30页 |
三 各德育途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 第30-33页 |
(一)各德育途径实施情况不理想 | 第30-31页 |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作用没有受到相应重视 | 第31-32页 |
(三)班主任工作效果不理想 | 第32-33页 |
四 家庭教育影响学校德育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对策思考 | 第34-43页 |
一 以学生为本,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 第34-35页 |
(一)完善评价体系,转变观念,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 第34-35页 |
(二)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 | 第35页 |
二 挖掘德育资源,统一学校内部德育力量 | 第35-37页 |
(一)完善德育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制度 | 第35-36页 |
(二)加强所有教职工的德育意识 | 第36-37页 |
三 拓宽德育渠道,各德育途径有效结合 | 第37-40页 |
(一)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堂的德育渗透作用 | 第37-38页 |
(二)以活动为基础,加强体验式德育 | 第38-39页 |
(三)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 第39-40页 |
四 整合校外德育力量,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 第40-43页 |
(一)学校和家庭相联结,发挥家庭的德育功能 | 第40-41页 |
(二)学校和社会相联结,发挥社会的依托作用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一 德育工作调查问卷(小学生卷) | 第47-49页 |
附录二 德育工作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49-51页 |
附录三 小学德育工作访谈提纲(教师)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