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左传》生死观及其叙事表现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14页
    一、选题的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9-13页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左传》生死观形成背景第14-27页
    第一节 社会时代背景第14-16页
        一、混乱黑暗的政治第14-15页
        二、严密的宗法制度的破坏第15-16页
    第二节 思想文化背景第16-27页
        一、“神道”向“人道”的转型第16-17页
        二、无处不在的礼教思想第17-18页
        三、原始巫文化精神的持续影响第18-20页
        四、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左传》生死观第20-27页
第二章 《左传》叙事中表现的生死观第27-48页
    第一节 《左传》叙事中的各类生死观第28-43页
        一、生死由命第28-31页
        二、拒生求死第31-33页
        三、任性放纵第33-38页
        四、乐天知命第38-40页
        五、舍生取义第40-41页
        六、大义灭亲第41-42页
        七、宁死不违礼第42-43页
    第二节 生命永恒的追求第43-48页
        一、扬名于世的愿望第43-44页
        二、对死后世界的幻想第44-48页
第三章 《左传》叙写生死观运用的艺术手法第48-61页
    第一节 重大事件和激烈冲突的描写第48-50页
    第二节 同类人物的对比第50-54页
    第三节 通过特殊介质:梦境第54-57页
    第四节 个性化语言的描写第57-58页
    第五节 通过君子的预言第58-61页
第四章《左传》叙事中反映的儒家生死观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61-74页
    第一节 《左传》叙事中儒家生死观对中国丧葬观的影响第61-67页
        一、《左传》叙事中的祭祖活动第61-64页
        二、厚葬第64-67页
    第二节 《左传》叙事中生死观对中国士阶层的自我认识的影响第67-74页
        一、《左传》中的士第67-72页
        二、士的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对后世的影响第72-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个人简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徘徊于政治性与诗性之间--20-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非诗问题
下一篇:《聊斋志异》仿作中的复仇作品研究